• 汪国胜教授赴浙江师范大学讲学(2016-06-27 11:36:41)
  • (原文链接:http://rw.zjnu.edu.cn/s/80/t/278/75/24/info95524.htm

    6月24日晚,“语法与邻里之间”的专题讲座在人文学院四楼研修室顺利举行。此次讲座邀请了著名语言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语言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讲座由陈青松老师主持,我院14、15级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此外聂志平、宋六旬、杨西彬等老师也旁听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汪教授首先对讲座的主题进行阐述,“邻里”是个比喻说法,是指有密切关系的要素或学科。在现代语言科学中,要全面深入地弄清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时需要甚至必须联系其他的方面来考察,比如研究语音方面的问题,有时必须联系语法层面进行考察。这里主要是立足于语法来说明“邻里关系”。其次汪教授分别从语法与语音、语法与词汇、语法与修辞、语法与方言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并通过大量通俗浅近的实例进行说明,比如程度副词“最”、成都话的趋向动词“起来”、助词“吧”和“吗”等等。

    汪教授认为分析性的研究和教学有其优点,便于问题的深入;但也有缺点,忽视和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语言内部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要树立“整体汉语”观念,重视“邻里”关系,强调“综合性”或“交叉性”的教学和研究。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强调综合和交叉,就是因为客观对象本身不是一个单面体,而是一个多面体,需要不同学科的学者协同攻关。语言科学也一样。

    在互动交流环节,提问者们对讲座中的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疑惑,汪教授分别作了详细地解答。比如关于怎样看待刑福义先生的小句中枢说和短语中枢说,汪教授指出在过去词本位概念中,句子和短语的构造是一样的,句子是短语加语调,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如此。并建议可以参看李宇明先生关于讨论本位的文章。此外,旁听讲座的老师们也参与到了讨论中。  

    最后,陈青松老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汪教授以最浅显的方式阐释了概念,用比喻把关系理清楚,例证少而精,同时这些例证蕴含着非常深远的研究意味,引领大家去探索研究,比如变调表格态、“不”和“吗”的合音都具有延展性和张力。此外,陈老师鼓励大家要多听多想多看,学习汪教授“清爽”的做人、做学术的风格。

    汪国胜教授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独特地表达方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引领大家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文:高 静/图:张 玉)


  • 上一条:谢晓明教授赴上海和南京参加学术会议 下一条:教育部重点基地测评结果公布 我校三个基地全部合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