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2期目录与摘要(2019-05-22 16:42:16)
  • 《汉语学报》(2004年创刊·季刊)

    2019年第2期目录


    接受和施予:汉语小句中内外向动词的陈述功能………………………… 李英哲

    “就差X”:真实与违实……………………………………………宗守云  姚海斌

    违反复杂名词短语限制的语义条件及其语用解释………………寇  鑫   袁毓林

    近代汉语中副词“可知(道)”的形成和演变……………………………… 张秀松

    说“回归”一类词语的语法组构…………………………………………… 邓天玉



    从方言语音看“了”的功能演化……………………………………陈前瑞 吴继章

    河南孟州方言的反事实虚拟句“忘了+S”………………………………… 张恒君

    福建南平官话的多功能词“同”………………………………………^……陈  瑶

    三十年来山西忻州方言语音的变化 …………………………………………蒋文华



    “再接再捷”——读《晋方言语音百年来的演变》 ………………………鲁国尧

    《长沙方言考》本字商榷 ……………………………………………………李康澄




    《汉语学报》2019年第2期论文摘要


    接受和施予:汉语小句中内外向动词的陈述功能

    李英哲

    (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

    提 要 本文主要从人类生活中有关互动、交换、交际、交易的语言现象探讨内外向动词的小句陈述功能。文章认为,接受和施予是汉语小句中内外向动词主要的陈述功能。一般行为动词都有潜在或非潜在的内外向属性,其他动词也可能有内外向属性;而这种属性和动词所表达的判断、处置、被动、移位、结果、程度等陈述功能都有密切关系。古汉语中一些动词的内外向属性、“把/被”的语义发展及其在现代汉语和当代方言中的现象,都反映了接受/施予的陈述功能。

    关键词 内外向动词 接受 施予 小句 陈述功能



    “就差X”:真实与违实

    宗守云 姚海斌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提 要 “就差X”作为一种差欠结构,存在着真实与违实的对立。真实义“就差X”与违实义“就差X”在构成和语义上存在着诸多对立。违实义“就差X”是从真实义“就差X”类推扩展而来。在汉语中,不仅条件句有真实和违实的对立,其他结构也可能存在这种对立。

    关键词 就差X 真实义 违实义



    违反复杂名词短语限制的语义条件及其语用解释

    寇 鑫 袁毓林

    (北京大学 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提 要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complex noun phrase constraint,CNPC)指关系小句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从小句中提取出来作为主句话题。汉语中一些包含关系结构的句子可以违反这一限制。文章首先依据关系化类型和关系结构在主句中的句法位置,讨论违反CNPC实例的句法结构特点。然后,结合前人研究中违反CNPC的语义条件的分析,发现违反CNPC的实例在名词成分指称性、主句谓词类型方面均有限制,其中以宾语关系化结构作主句主语限制最弱,关系结构作主句宾语限制最强。而在关系结构中加入对比焦点可以打破这些限制,实现关系结构内部成分话题化。最后,文章从语用话题和关系结构的语用功能角度讨论违反CNPC所需的语义条件的原因,认为名词成分指称性和主句谓词类型都是为了压制关系结构的话题性而服务的。文章还解释了关系结构作主句主语/宾语时违反CNPC所需条件的不对称性。

    关键词 复杂名词短语限制 关系结构 关系小句 话题化



    近代汉语中副词“可知(道)”的形成和演变

    张秀松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近代汉语副词中“可知(道)”有“当然”“难怪”“原来”三义。它始见于宋代,发展于元明,式微于清代。本文遵照“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做出推论→验证推论→处理假设”的科学发现程序,就“当然”义“可知”的历史形成提出了三种观点,并验证其信度,最终发现:它既不是“可知道”的截略,也不 是“可不知”的缩合,而是从‘可以推知’义短语词汇化而来。“当然”义“可知道”也是从“可以推知”义短语词汇化而来。两者都经历了从“可以推知”义到“想必”义,再到“当然”义的演变。“难怪”义“可知(道)”则是从“可知道……(原因)了”义短语词汇化而来。“原来”义“可知(道)”由“难怪”义“可知(道)”演变而来,是后者移动到高频共现项“原来”所在空位的结果。

    关键词 副词 可知(道) 来源 历史形成



    说“回归”一类词语的语法组构

    邓天玉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 汉语中,有一般动词,还有一类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包括两组,一为“来、去”,二为“上、下、进、出、回、过、开、起”等。一般动词跟趋向动词组合,通常是动词在前,趋向动词在后。但是,趋向动词中的“回”,既可以用在一般动词后边,如“归回”,还可以用在一般动词前边,如“回归”。这一用法,汉语语法著作中尚未见到描写。本文分三个部分,略作介绍。

    关键词 回归 回转 回收



    从方言语音看“了”的功能演化

    陈前瑞 吴继章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本文主要基于河北、河南和山东部分方言的语音材料来分析助词“了”的形式与意义平行弱化的趋势,检视陈前瑞、胡亚(2016)提出的普通话词尾和句尾“了”的多功能模式的适应性。这些方言中词尾“了”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中,不含无定量化成分的较多地采用复杂的语音形式,体现了该用法与早期完结体用法的联系。已然、带有无定量化宾语的先时性用法则采取弱化的语音形式并与完整体用法同形,一定程度上支持从完成体的先时性用法到完整体的演化路径。句尾“了”的新情况用法和最近将来时功能倾向于采用弱化的形式,支持句尾“了”从新情况用法发展出完整体的演化路径,也说明最近将来时可能是从新情况用法发展而来。汉语方言时体范畴复杂的音义关系需要多种不同的理论模式来描写与解释。

    关键词 “了” 语音变化 汉语方言 多功能模式 语法化



    河南孟州方言的反事实虚拟句“忘了+S”

    张恒君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 本文主要讨论河南孟州方言中的一种反事实虚拟句“忘了+S”。该虚拟句中“忘了”属于主句现象,“忘了+S”的句法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复数;典型形式“忘了+否定式”可以独立表达反事实,非典型形式“忘了+肯定式”则不能独立表达反事实,对语境往往有特殊限制;“忘了+S”具有追悔功能,意在“保全面子”。据调查,“忘了+S”这一反事实虚拟句在河南境内中原官话区和晋语区广泛分布。

    关键词 孟州方言 反事实 虚拟句



    福建南平官话的多功能词“同”

    陈 瑶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福建南平官话“同”具有多种功能,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本文借鉴语义地图的研究方法,在跨方言比较的基础上,梳理“同”不同功能涵盖的语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相互间的语义关联,最后讨论“同”的语法化历程和南平官话内部“同”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南平官话 同 多功能 个体差异



    三十年来山西忻州方言语音的变化

    蒋文华

    (山西大同大学文学院)

    提 要 调查发现,近三十年来山西忻州方言在声、韵、调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韵母和声调的变化:一是桓欢韵消失并入寒山韵;二是阴平、上声分化,由四个声调演变为五个声调。我们还发现,近三十年来山西忻州方言对中古到近代桓欢韵的消变因入声和舒声之异而消变速度不同,原因有二:一是边缘区与中心区情况不同,前者慢,后者快;二是锐音、钝音情况不同,前者慢,后者快。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追踪。

    关键词 忻州方言 语音变化 普通话影响



    《长沙方言考》本字商榷

    李康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 《长沙方言考》是杨树达先生考释长沙方言词汇的经典之作,对汉语史和方言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沙方言考》所考条目绝大多数都精确可信,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其中也存在古今语音的演变处理过宽和忽略方言比较问题。就考本字而言,《长沙方言考》中的若干考释还可以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本字 长沙方言考 方言比较

  • 上一条:2019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下一条:2019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