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数里乾坤》(2013-06-08 22:05:15)
  • 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2期(总第30期) [center]序《数里乾坤》 The preface of The world of numbers 邢福义[/center] 翻开《数里乾坤》,一看目录,脑子便转动了起来。 数里乾坤!——对于语言运用来说,这个概括十分形象,启人思绪。前些天,入学新生进行军训,他们意气风发地唱着《一二三四歌》:“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绿色军营教会我,唱得山摇地也动,唱得花开水欢乐。一呀么一呀么一呀一,一杆钢枪交给我,二呀么二呀么二呀二,二话没说为祖国,三呀么三,三军将士苦为乐,四海为家,嘿,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一二三四战士的歌!”这是歌词的第一节。接下来,又听到第二节里熔入了这么几句:“一条大路多宽阔,二月春风拂面过,三山五岳任我去,四海为家,嘿,哪里有我哪里就有一二三四战士的歌!”听着听着,深受振奋之余不由得惊叹起这“一二三四”的神效。仅仅四个数目字,只要有表述的需求,你想怎么组造语句都可以“引进”它们,让它们牵动一切的一切,让它们涵容整个宇宙。 数里乾坤!——对于语言研究来说,这个概括富于深意,引人探奇。1985年,读刘绍棠的小说《大河小镇》,其中一个转折复句至今不忘:“鼻子下有嘴,逢人便问路;但是·三拐·四弯,·五盘·六绕,·七出·八进,·九曲·十环,我就像进入诸葛亮的·八阵图,没有黄承彦指识迷津便找不到出路。”(《钟山》1985年第2期21页)这里连续使用“三”和“四”,“五”和“六”,“七”和“八”,“九”和“十”,最后还来个“八阵图”,极言了弄得晕头转向的情景。作为语言研究工作者,在赞叹数字运用之美和奇的同时,很自然地由“诸葛亮的八阵图”引申到了“数文化的八阵图”。数里乾坤复杂奥妙,数字文化现象有时犹如霁月彩虹,有时却又是那么神秘迷离,要对这样那样的语言事实一一作出清楚的解释,绝非易事,需要狠下苦功,需要众多的学者去做坚持不懈的努力。德鑫兄多年跋涉于数字文化的大千世界,所见甚多,所得甚丰。1991年,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上看到他的《数字吉凶象征的中外不同文化审美因素窥探》,我立即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此后,只要一见到他关于数字文化的文章,必定细细品读。现在,他把蔚然成列的论文结集成为《数里乾坤》一书,我由衷地高兴。《数里乾坤》,书名极佳;翻阅全书,更感名实相符。作者比较和评说了“零”与“○”,论析和品味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探究和解译了“十三”“三十六”“七十二”“一○八”“二百五”,专题论说了中外不同的数字文化审美因素,汉字文化中的序数美,又专题阐释了数字与姓、称、名、对称与汉文化,品议了“圆”字文化、生肖文化。作者立足数字,心系文化,思路伸向四面八方,其论述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伦理、道德、政治、商业、文学、艺术、风俗、民情、语法、修辞、熟语、掌故,其思想内涵触及人类的宇宙观、人生观、宗教观、祸福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其表述效果既有科学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和诱导性。对我来说,真有琳琅斑斓、目不暇接之感。读完《数里乾坤》,我心底里很自然地涌出了十六个字:民族精魂,泥土气息,现代眼光,学者心智。 一方面是民族精魂和泥土气息。作者对问题的论述,贯穿了一条基本线索,这就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宇宙观、美学观和民俗观。比如,作者指出: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追求十全十美,视“十”为完整、圆满、吉祥的象征,这形成了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十进位制的发明和运用,在一定意义上是华夏民族崇“十”的一个重要源头。汉语中偶数及其倍数,几乎皆含褒义,示吉兆。我国古代阴阳交合化生万物的宇宙观及辩证法思想,是以“二”为数理基础并借助“双、对”形成了以对称为美的东方美学标准的,千百年来它渗透于一切华夏文化中。笔墨不多,却勾勒出了华夏民族的精神和风貌。而凡是反映民族精魂的东西,必然带有浓重的泥土气息。比方,作者写道:我国古代发明了科学的、先进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其中就包含“五进位”的观念。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五跟十一样象征着完整、圆满和吉祥,人们追求十全十美、实实(十十)在在,也追求五谷丰登、五彩缤纷。作者又写道:“拆字”分析,把八十八岁称为“米寿”,因“米”字是由“八十八”三字组成;把九十九岁称为“白寿”,因“百”字缺一即为“白”。作者还写道:“二百五”用来比喻不明事理、办事没准的人,恐怕跟儒家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思想有关。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十两为半封,谐音“半疯”,遂把办笨事的人比作不够数的“半疯”。“二百五”,颇具“京派”含蓄、冷峭的特色。所有这些,还有作者介绍汉字文化中数字和姓、称、名的联系,介绍数字文化的序数诗、序数联、序数唱词和序数谜语,如此等等,都使人闻到了亲切的泥土芳香。 另一方面是现代眼光和学者心智。作者往往把数字研究放置在现代价值的大背景之下来进行。比如,作者指出: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数文化,并各有特色。倘若把语言看作是体认文化的第一块敲门砖,那么,对中外语言的数字符号,从文化角度作比较研究,应是以介绍、传播中华文化为目标的世界汉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又比方,即使在很具体的问题的阐述上,作者也十分注意结合揭示其现代化意义:“O”的诞生使数学领域产生一次飞跃,在古代,它使十进法更加完备;在当代,电脑所采用的二进制中它与数字“1”平分秋色。在数学中,它是唯一的正、负数都不沾的中性数,是无穷小量的极限,又是无穷大量的倒数。如果说,所谓现代眼光,是说作者能够把握时代的脉搏,放眼于整个世界特别是当代的世界,那么,所谓学者心智,便是指作者有科学的头脑和学者个性化的追求和做法。德鑫兄抓住数字不放手,坚持十年不松劲,广泛地占有材料,一篇接一篇地写出序列论文,这正是学者心智的体现。论述中,他既然旁征博引,又在关键处画龙点睛,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分析“八”字为什么能虚指喻“多”并有如此众多的语用功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提出了“以数言数,从‘一’至‘十’这几个自然数中,惟有‘八’能进行三次切分,能多次切分,自然就具有多变性”的论断;又如分析“零”跟“数”的不解之缘,提出了“‘零’有独特‘数性’,故不妨把‘零’视作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数词”的论断。这同样是学者治学方式与智能发挥的具体表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本书《说“八”》中写道:“八阵图,原指三国的诸葛亮用兵的一种阵法,因其变化多端而喻令人恍忽迷离的阵势。”诸葛亮的八阵图已成为历史故事,而数文化八阵图却永远横亘在学者的面前。数字有限,学问无底!破译这个八阵图,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角度和更为多样的研究方法;对于某些专题,也许还需要提出更明确的立论和通过充足论据来展开更加严密的论证。在我看来,《数里乾坤》代表的是数文化研究中一个醒目的句号,其意义,既涵溶在这部专著本身,更表现在它将能引发更多的句号,将能引出更多识得“数文化八阵图”的黄承彦!

  • 上一条:新意浓浓——序周荐《汉语词汇结构论》 下一条:高考语文丢失了什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