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们热议邢福义先生关于学风问题的演讲(2013-06-03 20:45:44)
  • 邓天玉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

    华中师大语言学博士研究生,有一个学术沙龙,命名为“学术人生”。隔周集中举行一次学术活动,报告成果或心得,平时相互间也用笔谈的方式交换意见。参加本沙龙的人员,以博士生为主体,硕士生以及其他专业研究生亦可参加。

    邢福义先生关于学风文品的演讲《“复制”与“抄袭”》(2011年3月3日),引起了研究生们的热议,发表了很有启示性的感言。特罗列出来,大家分享。

    1.听了邢老师的《复制与抄袭》的报告,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报告通过生动贴切的例子说明复制与抄袭的区别,告诫年轻学者做学问应该踏踏实实,做到清白干净,无愧于心,让我们体会到人品第一,学问第二的深刻内涵。

    第二,报告中提及到的追踪黄鹤楼照片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做学问应该善于思考、勇于追踪,不放过一个疑点,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规律,揭示真相。

    第三,邢老师活到老学到老,不仅学问做得好,对于现代的先进工具,也能熟练掌握,每次做报告,提供的ppt都能让人耳目一新,对于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什么事都亲力亲为,能做到这样,难能可贵。这也告诉我们做学问不能偷懒,要勤于动手,勤于练笔。(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彭小球)

    2.听完邢老师的报告,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邢老师所强调的研究问题时的“追踪意识”,也就是要抓住几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长期跟踪、不断地积累相关材料,直到使问题得到较为合理地解决。我认为这是一个成功的研究者必备的素质。邢老师最出过一本书就叫《语法问题追踪集》,其中有些文章从确立问题到最后成文竟然持续了几十年的时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关于如何积累问题、追踪问题,储老师也曾经对我讲过这样一段话:要把自己平时发现的、想到的问题随时记在卡片或本子上,并经常翻阅。如果你头脑中经常装着一千个问题(当然有夸张的成分),那么你读任何书都会发现与你积累的某个问题相关的论述或材料,这样就会做到一直带着问题读书,使读书的效率更高,也会使积累的问题变得不断丰满,直到最后成为一篇文章。(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张金圈)

    3.听过邢老师关于学风文品的学术讲座,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做学问要脚踏实地,来不得半点虚假。作为后学,我们对邢先生怀有无限的敬仰和崇拜之情,与此同时,我们更要铭记并实践他老人家的五点治学原则,在研究中做到自强自立,对语言事实充分挖掘,不隐瞒、不虚夸,使理论的提出建立在扎实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走好自己的研究道路。(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智红霞)

    4.3月3日听邢老师讲了一个关于《复制和抄袭》的讲座,说是讲座还不如说是在和我们聊天,看到老先生还是这么精神饱满、侃侃而谈心里真是由衷佩服。不过更令人佩服的是邢老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比如一篇小文章,即使有一句话是别人曾经口头提到过的,他都没有把它掠为己用,而是明确标注,哪怕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要是平时的我根本就不会在意,而肯定会觉得没有标注的必要,但是邢老师这样做了,而且做的很认真,很细致,这不得不给我们以警醒。

    确实,我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不仅自己有时候写的文章不喜欢标明来处,而且在平时翻阅或摘抄时也没有标注的习惯,以至于哪句话是谁谁说的,都不知道了。幸亏邢老师这次提了醒,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回想写硕士论文期间,我可以说是被我这种陋习贻害不少。难怪湖北省开完两会,有一个立法的提案,要对学术不端行为立法,可见这个问题的严肃性和严重性。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学术。学术其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学术就是去伪存真,它是一个神圣而且严肃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包庇纵容虚假行为,而且来不得半点虚伪和狡诈,千万要杜绝投机取巧行为。

    感谢邢老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汪梦翔)

    5.邢老师的讲座,语言朴实,寓治学方略和学术素养的大道理于一个个他经历的生活小故事之中,展现了他作为华师语言学领头人的真性情、实态度、研方法、求事实、探奥秘、树流派的鲜明特点,使我感受良多。首先让我感动的是,老师从自己50多年前的照片中考证了自1884年至1985年的黄鹤楼就是照片上的奥略楼的历史。这个求证的过程就是邢老师研究问题求真的体现。给我的启示就是要留意身边的语言现象,更要有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把留意的语言现象弄清楚。二是做人、做学问要有“君子坦荡荡”的胸怀和气概。引用别人的成果,一定要尊重别人,哪怕是别人没有公开发表的言论。老师已经用他的实例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三是老师对于中国语言学发展的殷切希望:那就是要建立标志中国语言学成熟标志的学派。这个希望其实饱含了老师爱国的感人情怀。邢老师已经76岁了,但是他还是满怀激情的活跃在语言学的前沿阵地上。作为一个后辈的年轻学人,我想只有扎实、扎实、再扎实的学习才能对得起华师语言学学人的身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郑友阶)

    6.昨天听了邢老师作的《“复制”与抄袭》学术报告,除了为内容的严谨、科学打动之外,还折服于老先生语言表达的艺术。每次听邢老师的演讲,都感到老先生的语言表达值得学习。

    一,语言简练,逻辑性强。如老先生的演讲开头,在说明什么是“复制”时,下定义之后,对“复制”的情况分三类来说明,使听众一下就明白了对待“复制”问题,不能够简单看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如在说明“复制”的类别时,老先生分别引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一首集句诗,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词及它们的出处进行说明,论据确凿可信,用名人名家的实例引导听众科学思考“复制”问题。

    三,幽默形象,生动具体。怎么分清“复制”与抄袭?老先生通过自己的近作“大家小书,形小义大”边举例,说明了哪些东西是别人的,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当说到王力先生时,用“一位是龙虫并雕的王力先生”来描述他的“大家小书”并作风范,引得全场一笑声。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从老先生的语用艺术中,我领会到了“大道至简”、“大道至真”等等语言运用的精妙。(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刘丽静)

  • 上一条:“学术人生”2011年华中师大语言学沙龙通告 下一条:美刊关注:二○一○年中国十大网络词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