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潘海华教授应邀来本中心访问讲学(2019-12-16 14:22:39)
  • 2019年12月13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潘海华教授应邀到本中心讲学,讲座主题是“再谈‘的’字结构及‘的’的语义功能”。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主持。

    汪主任首先向全体师生简要介绍了潘海华教授。潘教授是多所高校的兼职教授,也是多家国内外知名刊物的编委或匿名评委。他代表全体师生对潘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讲座伊始,潘教授先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的”字结构的复杂性。比如,“张三的照片”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三种意思,一是张三拍的照片,二是张三拥有的照片,三是张三在照片里。朱德熙先生曾根据“的”字充当句子成分的情况,把“的”字分为副词性后附成分“的1”、状态形容词后附成分“的2”和名词性后附成分“的3”。随后,潘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认为普通话中de1、de2和de3应该合并为一个de,de3中引入论元的de单独一类为dea。从语义类型理论角度,结合对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思考,潘教授认为普通话定中结构和句尾“的”是谓词性成分标记,可以把de前成分变成<e,t>type, 或者标记整个“的”字结构为<e,t>type。此外,句尾de可能发生了向语气词功能的演化,这再次印证了de作为谓词性标记而非名词性标记的合理性。最后,潘教授还介绍了XdeN的结构问题。讲座结束后,在座师生积极向潘教授提问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中心副主任匡鹏飞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他说,形式语言学对同学们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而潘老师今天带来的正是一场原汁原味的形式语言学讲座,希望大家今后多阅读相关书籍,向潘老师学习,把西方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治学能力,并再次对潘教授的讲座表示衷心感谢。

    (通讯员:华倩 摄影:曾萱)

  • 上一条:谢晓明教授等出席“第三届名词及其相关问题学术研讨会” 下一条:邓天玉老师出席“第九届华文教学国际论坛—多语环境下华文华语的教与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