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至4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海华先生应邀来我校讲授“形式语义学”课程。课程以系列讲座的方式进行。本次活动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和本中心联合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数十位师生参加了课程学习。

4月17日第一次讲座之前,本中心主任匡鹏飞教授致欢迎词。匡教授详细介绍了潘海华教授卓越的学术成就,他用“内容高端、机会高端、专家高端”概括了本次系列讲座的特点。

在十讲的系列讲座中,潘教授系统性地构建了形式语义学的知识体系,其讲授内容涵盖几大核心模块:从集合论视角解析语言表达式的指称关系,借助类型论阐释函数运用的基本原理,运用λ-演算技术解析谓词修饰机制,比较分析谓词修饰与函数运用的异同及应用场景,探讨关系从句与谓词修饰规则的互动关系,深入剖析量化现象与量化词的本质特征,以及介绍内涵逻辑与可能世界语义学的理论架构,并且分析对汉语“的”的语义分析及汉语“都”的全称量化。
潘教授的教学循序渐进,课程首先从集合论和谓词逻辑的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对形容词、动词等语法范畴的语义表征分析,引出弗雷格的组合性原则,并初步阐释函数运用的基本规则。在学生掌握这些基础理论后,课程进而引入类型论的核心概念,重点讲解个体类型(e)和命题类型(t)这两个基础类型,深化对函数运用规则的理解,为后续各类句法范畴的语义类型推导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课程的高阶环节,潘教授引入“λ-演算”这一重要工具,通过实例演示指导学生为句子各成分构建“λ-表达式”。课程最后聚焦于量化现象的探讨,系统总结量化词的特性规律。此外,潘教授还拓展讲解了语义约束理论、内涵逻辑体系以及可能世界语义学等前沿内容,为学生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潘教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功底,通过生动鲜活的具体例子,对形式语义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潘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理论扎实,从基础入门知识逐步深入到前沿理论,还在讲解中融入了自己多年来独到的研究心得。


潘海华教授的系列讲座引领大家对形式语义学这一相对较为艰深的学术领域进行了探索。课程结束后,在场的老师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大家不仅学到了许多形式语义学的专业知识,还在潘教授的启发下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对形式语义学的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通讯员:赵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