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议邢福义先生关于学风问题的演讲续四(2013-06-03 20:50:23)
  • 1.在大学课堂上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说了专业领域很多神话般的学术大师,我看过他们的书,读过他们的文章,可就是没有见过他们本人!我只能从他们个别的专著中看到他们的照片、只能从网上搜到他们的一些动态、只能对着他们的名字做无尽的遐想,对我而言,他们只是一个传说!在我心中,邢福义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神话。

    去年我来到华师读研,终于亲眼见到了邢先生,并且在上个学期还非常有幸聆听过邢先生的几场学术报告,邢先生给我的感觉恰如我想象中的那样:衣着朴素、治学严谨、胸怀宽广……只是我感觉邢先生好像浑身没有半点人间烟火气,让人敬仰但又让人难以亲近。

    3月3日再次有幸听了邢先生做的《“复制”与“抄袭”》的报告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许是因为那场讲座并不是重大的学术会议的缘故吧,先生那天很开心,讲了很多轻松的话题,在座的青年学子们都得到了很多启发,让我最难忘的有两点:

    第一点是邢先生聊到他是如何做学问的时候,他说到他的太太自1997年中风瘫痪后,就一病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在这十几年里,他一方面要照顾太太的日常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完成国家的重点科研课题,规划语言所的年度进程以及出席一系列的国际会议,报告学术论文。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他没有放弃研究,反而更加珍惜时间来做研究,他夜以继日地写,笔耕不辍地写,在这十几年时间里,他竟然写出了20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年年岁岁,春夏秋冬”,是何等的不容易啊!

    另一点让我难忘的是邢先生谈到他所佩服的两个人:毛泽东和老顽童周伯通。先生佩服毛泽东是因为毛泽东有敢于创造的精神!而佩服周伯通是因为他爱创造,爱学习,而邢先生与他所佩服的两个人是有着共同精神气质的,一方面先生多有创举,提出了“小句中枢说”和两个三角理论(大三角‘普-方-古’和小三角‘表-里-值’);另一方面,先生也是热爱学习的典范。他作为学界泰斗级人物,他不仅向著名的伟人、名人学习,还向他的学生学习,学习怎样制作PPT,怎样剪辑影片,怎样使用语料库,等等……

    非常感谢这次讲座,因为它让我有机会对邢先生有了更为真切的认识,先生不仅有众多耀眼的光环,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这些都激励着鼓舞着我们这些谆谆学子勇往直前。(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 冯富国)

    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邢先生的讲座,如春风拂面,春雨浸润。一谈到学风,总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然而邢先生从来不用枯燥的说教,只有循循善诱的话语,邢先生总能从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问题,令人耳目一新,这次的讲座也一样,看到讲座的题目就有一种想听的欲望。我想原因就在于邢先生的话总是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这样的话语自然始终洋溢着春天般的新意,绿意盎然,富有生命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总是具有吸引力的,总是生发于现实的泥土之上。这与邢先生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邢先生的汉语研究坚持从汉语实际出发,而不是生搬硬套,这样的学术成果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著名作家王蒙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说过,细节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王蒙据此认为红楼梦完全是曹雪芹个人的创造,而不存在续写的可能。是的!邢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几乎每一篇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语言事实和细节。这样的事实就是汉语的特色,是任何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假设都取代不了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 王桂亮 )

    3.读研时,我们硕士导师常常对我们说,邢老师的文章写的细致入微,等我认真研读了邢老师的一系列论文,很有感触!以前总觉得大家写的文章肯定很难读懂,很多论文都让人觉得云里雾里,可是认真读了邢老师的论文后发现,邢老师的文章描写的细致入微,解释得很令人信服。真正引导我踏入语言学的天地里的是邢老师的文章,读他的文章,让我学会了一定要善于思考,而且思考的要有深度;不要放过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邢老师年轻时,生活条件那么艰苦,却始终没有间断研究。想想我们今天,学习环境这么好,一定要抓住宝贵的学习时间,静下心来,努力学习。(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 王素改)

    4.听了邢福义老先生的“复制与抄袭”,我主要有三点体会:

    第一,人品第一,贵在尊重。邢老师讲道:学术是神圣的,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我们在分清人己成果的问题上,应该严肃认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上,因此我们认为对别人成果的借鉴,标明出处,才可以无愧于心。自己尊重他人才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邢老师说,人品第一,学问第二,只有先有好的人品,才能做好学问。

    第二,学问第二,贵在坚持。邢老师因为两张老照片而引起对奥略楼和黄鹤楼历史渊源的研究,因为想弄清语言杂志封面含义而详细地查询了各国的字母表,这种坚持不懈、自立自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说到自立自强,目前国外语言理论常常受到国内学届的热捧,对国内理论造成了一些冲击,邢老师也形象地称之为“洋鸡蛋”和“土鸡蛋”的较量,这固然和客观的历史文化有些联系,借鉴是学习中很好的一个方面,但是作为我们年轻的一代,更要有求知的欲望、追踪的习惯、自省的精神、创新的意识,自强不息,立足于本土的语言事实,才能将汉语理论做好。

    第三,逻辑分明,妙趣横生。邢老师一贯反对死板僵化,而是将语言的大知识浓缩在有趣的案例中,逻辑分明,以小见大,“既可雕龙,也可雕虫”,师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学习氛围轻松自然。这一点,我们应该借鉴,运用到课堂中来。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课堂加分,将课堂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就如邢老师所说“学而后知不足”,“抬头是山,路在脚下”。年轻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时光,好好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探索语言学的奥秘。(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纪娅妮)

    5.邢老师以复制和抄袭为主题的讲座让人印象深刻。考虑到当前各高校不得不启用“学位论文检测系统”来防止可能的大面积学术抄袭行为,这个讲座来得及时和应该。治学不仅是学者,也是选择了将其作为研究方向的求学者所要努力从事,认真求索的事业。但是,治学应持何种态度?治学之方是什么?是否有捷径可走?相信在座的大部分同学尚处在混沌的状态。邢老师的讲座再次提醒我们,只有先学会怎样做人,才有可能在学术这条道路上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治学的价值固然体现在最终的学术成果上,但治学过程中所秉承的态度精神才是关键所在。(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 宋扬)

    6. 每次听邢老师的讲座都会觉得内心变得沉静了。邢老师娓娓道来的一句句话让我们心里沉淀下来的都是冷静与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自己?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现在这个到处浮躁的环境?面对这么多的语言现象我们又应当如何发掘其中蕴藏的道理?做学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复制与抄袭”,邢老师通过这个讲座使我们认识到“复制与抄袭”本身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能用量化反应出的百分比,而是一种写论文时自己应心中有数对得起良心的事情,我们可以正确地引用,但决不能自欺欺人。通过这个问题,更重要的还使我们看到了邢老师对待任何问题时都具有的这种严谨的态度、求实的精神、全面的视角、以及缜密的逻辑思维。邢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做人、做学问应有的态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李沛)

  • 上一条:热议邢福义先生关于学风问题的演讲续五 下一条:热议邢福义先生关于学风问题的演讲续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