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探索汉语语法特性——读邢福义先生《汉语语法学(修订本)》(2017-06-30 09:26:50)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匡鹏飞)

    晚清学者马建忠用10年时间写成的《马氏文通》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建立。《马氏文通》虽对“西方”语法有所模仿,但开创之功不可磨灭。一个多世纪以来,学者们走过了一段从模仿到创新,努力寻求中国特色的学术历程。纵观这一百多年的汉语语法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汉语语法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末,是模仿西方语法的模仿期;20世纪3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是引进西方语法理论的引发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是在外国理论的启示下探索汉语语法研究新路的探求期。邢福义先生就是探求期的一位突出代表,其《汉语语法学(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16出版)是探求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它体现了邢先生在汉语语法研究上力求创造中国特色的学术追求。

    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系统

    该书在总结前人学说得失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崭新的汉语语法学系统——“小句中枢”语法系统。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曾有过两个有重大影响的语法系统。一个是20世纪20年代黎锦熙先生提出的“句本位”语法系统。这个系统是模仿印欧语言的语法而建立的,它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根据句子成分来确定词类。但汉语毕竟不同于印欧语,汉语词类跟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依句定类,其结果只能是导致词无定类。另一个是80年代朱德熙先生提出的“词组本位”语法系统。朱先生认为,词组是汉语里的重要语法单位,词组的构造原则和句子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词组和句子之间只是一种实现关系。如果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词组本位”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语法的某些特点,但它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理论缺陷,因为汉语里并不是所有的词组都可以实现为句子的,反过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是由词组直接实现而成的。20世纪90年代,邢先生提出“小句中枢”语法系统。邢先生认为,在汉语的各种语法实体(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句群、句子语气)中,小句具备的语法因素最为齐全,并跟其他语法实体都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控制和约束其他所有语法实体,在汉语的语法系统中,它是处于中枢地位的。“小句中枢”语法系统是完全建立在汉语语法事实的基础上的,因而它比较符合汉语的语法特点,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适应汉语实际的研究方法

    作者在自己多年的语法研究实践中总结出来“两个三角”的研究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结构主义的静态描写的方法不足以全面深刻地揭示语法规律,要使语法规律得到充分揭示,必须对语法事实进行动态分析。邢福义先生在语法研究中非常重视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探索,对于一个语法事实,他总是力求从多个角度进行动态考察,注意问题共时的联系和历时的比较。这种多角度考察和纵横比较,概括起来就是“两个三角”。

    “两个三角”是指“表—里—值”小三角和“普—方—古”大三角。任何一个语法事实,都有它特定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因此在研究中有必要从语表、语里、语值三个角度去考察,进行表里验证,语值验察。同时,普通话的事实往往可以在方言和古代近代汉语中找到依据,因此在“小三角”研究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在更大的范围里进行“大三角”的事实验证:一方面横看方言,“以方证普”;另一方面纵观历史,“以古证今”。这样,语法规律才可能揭示得更为充分,对事实的解释才会更加令人信服。“两个三角”是根据汉语实际提出的、能有效揭示汉语特点的研究方法。

    源于汉语事实的理论见解

    该书不但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汉语语法学系统,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见解。如“小句中枢”说,“小句成活”律,“小句包容”律,“小句联结”律,“名词赋格”论,“宾语代入”说,“入句显类和入句变类”说,“格式对语义关系的反制约”的论断,复句关系词语在作用上“显示、转化和复现强调”的论说,“语法单位之间既有对立又有纠缠”的论说等等。这些新颖独到的理论见解都来源于汉语的语法事实。“研究植根于泥土,理论生发于事实。”这是作者极力提倡的研究主张。观察充分、描写充分和解释充分,既精细地描写事实,又注重提升理论观点。从事实发掘到理论提升到系统建构,这是作者语法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汉语语法学》编者修订的基本脉络。

    富有中国特色的学派意识

    翻读该书,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书中透出来的中国特色的学派意识。汉语的语法研究,从《马氏文通》问世至今,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学派。究其原因,是我们一度受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太深,习惯于用形态丰富的印欧语眼光来观照形态缺乏的汉语,而对汉语的特点重视和发掘不够,这自然也就难以产生自己的理论,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本书作者则一向主张,汉语语法学必须努力摆脱对西方语言学的附庸地位,必须创建自己的特色,使中国的汉语语法学理论能够处于同国外理论对等交流的地位。作者在“导言”中指出:“近年来的研究状况表明,学者们已经或多或少地显示了各自的风格特点。不同的风格特点,孕育着不同的学术派别,一旦风格特点得到充分发展,学术派别就会形成。只要形成这样那样的学术派别,研究定会出现更加繁荣的局面。”通观全书,从系统的建构到理论方法的探索,到具体规律的揭示,都表露了明显的学派意识,这对有中国特色的学派的出现,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yyx/yyx_xwtt/201706/t20170629_3564513.shtml

    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为ccnu_yuyansuo

    腾讯微博为http://t.qq.com/ccnuling

    扫下面二维码可快速关注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 上一条:匡鹏飞教授应邀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讲学 下一条: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湖北)培训班圆满结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