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单用“越”的条件倚变句 陈淑梅湖北黄冈师范学院 关键词 倚变关系 结构类型 注意焦点 双重成分 提要 “越”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副词,它常常是两个“越”字连用,构成“越X,越Y”的句式,这似乎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模式。但是也有单用的现象,本文讨论由单“越”构成的条件倚变句。分三个部分进行讨论:一、单“越”的结构类型;二、单“越”的倚变关系;三、单“越”与双“越”的差异。 中图分类号:H146.3 文献标码:A 文章编号:1003- The single “越”constitutes a sentence pattern which expresses changes depending on relevant conditions in modern Chinese Chen Shumei Huang Gang Normal College in Hubei Keywords depending relation construction typ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dual composition Abstract The word“越” is a familiar adverb,usually ,two “越”use together,constituting the sentence pattern of“越 X,越Y”,this apparently becoming a fixed construction type.But there is also single using phenomenon.This text discuss the single “越” constitutes a sentence pattern which expresses changes depending on relevant conditions .This text will divid three parts to proceed the discussion :The first ,the construction type of the single“越”.The second ,the depending relation of a single “越”.The thir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ingle “越”and the double “越”. 0 引 言 0. 1副词“越”一般是前后呼应成对出现,形成“越……越……”的格式,例如“时间越长,我越喜欢她”。但是“越”也可以出现一个,如“时间越长,我跟她更亲近”。这一语法现象,邢福义先生早就注意到了,他在《“越”x,“越”y句式》一文中指出:“在句法上,副词‘越(是)’一般前后呼应,成对出现,是作为形式标志的语法成分。有时,也可以只用一个‘越’。”[1]邢先生提到了单用“越”的三种格式,但没有深入阐述。这篇文章是受邢先生文章的启发,试对“越”单用的现象作进一步考察、分析和描写。 0.2本文所引用的例句,出自现当代文学家的作品,这些作家既有南方籍的,也有北方籍的,所选例句不存在方言上的差异。就出生地而言,这些作家分布在全国各地:蒋子龙(天津)、余安安、亦舒、古龙(香港)、王朔、老舍、赵凝(北京)、张爱玲、郁秀(上海)、丁玲(湖南)、莫言、峻青(山东)、赵树理、二月河(山西)、高行健、张恨水(江西)、钱钟书、路翎(江苏)、路遥、贾平凹(陕西)、鲁迅、胡兰成、金庸、高阳(浙江)、沈从文(湖南)、奚青(辽宁)、虹影(重庆)、韦君宜、周翼南(湖北)、萧红(哈尔滨)。作者简介:陈淑梅(1955—),女,(汉),湖北英山人,硕士,黄冈师范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兼职硕导。从事汉语语法研究。 一、 单“越”的结构特点 1.1结构配置单用“越”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有一个与“越”相对应的关联项,在结构上,这个关联项与“越”有两种配置: 1.1.1 “越”出现在前项。 “越”用在前项,后项用一定的关联项。这又有以下几种形式:(一) 越……,更……。前项用“越”,后项用“更”,构成“越X,更Y”的格式。 “更”在这里与“越”在意义和用法上大致相同。例如:(1)一种真正美好的感情像酒一样,在坛里藏的越长,味也许更纯美。(路遥《平凡世界》) (2)自从她父亲去世后,年岁越大,她的这一毛病更日甚一日。(虹影《孔雀的叫喊》) “更”有时说成“更加”。如: (3)如果编造谎言能得到好处的话,那他为什么不编呢?好处越大,他就会编得更加离奇。(陆文夫) (二) 越……,也……。前项用“越”,后项用“也”,构成“越X,也Y”的格式。如:(4)老蒋接着说:“当然,买来的计算机越多,得到计算机的农场也多。(不光《闯西南》) (5)人啊,越到富贵时,也是险象环生啊!(二月河《康熙帝国》,长江文艺出版社) (三) 越……,偏(偏偏)……。前项用“越”,后项用“偏(偏偏)”,构成“越X,偏(偏偏)Y”的格式。“偏(偏偏)”强调的是一种相反的结果,只用在后项。如:(6)他的不耐显然是增进了,越恨她揭这个忏悔的痛疮,她偏要揭……。(张爱玲《张爱玲文集》) (7)他越是这样,我偏偏主动接近他,一如既往。(奚青《天涯孤旅》) (四)越……,还……。前项用“越”,后项用“还”,构成“越X,还Y”的格式。如: (8) 我说你怎么回事?越不叫你干什么,你还非干什么,非找着我跟你急!(王朔文集《你不是一个俗人》)(9)你越说,他还是无动于衷。(钱钟书《围城》) (五)越……,就……。前项用“越”,后项用“就”,构成“越X,就Y”的格式。如:(10)魔道势力越不能整会,正派势力就可壮大,这就是我的任务。(温瑞安《少年追命》) (11)可是,睡觉这种事是急不来的,有时候你越努力,就糟糕。(赵凝《女人胸口的火山》)(六)越……才……。前项用“越”,后项用“才”,构成“越X,才Y”的格式。例如:(12)锣鼓越响,她才感到一点愉快,遇到《彩楼记》与《祭塔》什么的唱工戏,她会打起磕睡来。(老舍《四世同堂》) 1.1. 2“越”出现在后项 “越”用在后项,前项用其它关联项。例如:(13)摩天大楼建得再多,跟这么多的烂平房反差就越大,像一块块疮疤,城市永远也漂亮不起来。(蒋子龙《人气》) (14)这礼拜六下午,大伙都要进城,车还就越少。(高行健《车站》)(15)想到我为自己定下的戒条,并且做的太真,反令人越得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例(13)前项用“再”,后项用“越”,构成“再X,越Y”的格式,“再”表示让步假设,有“无论多……”的意思;例(14)前项用“都”,后项用“越”,构成“都X,越Y”的格式;例(15)前项用“太”,后项用“越”,构成“太X,越Y”的格式。 1.2结构功能从单“越”所修饰的词语和功能看,有以下三种情况: a、“越+VP”——VP代表动词、动词结构或次动词结构。例如: (16)旁边的人越哭,我就格外更安静(萧红《牛车》)(17)胡雪岩听他的语气,越觉得自己的打算是比较聪明的做法,而且话也不防得率直些。(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 “越+VP”格式的功能:第一,“越+VP”一般充当谓语,“越”是状语,强调谓语程度加深。可以用于前项,表示前提或条件,如(16);也可以用于后项,表示倚变的结果。如(17)。第二,“VP”多用“显得”、“觉得”之类的动词,带上动词宾语和小句宾语,表示呈现出的某种情形,如(17)。 第三, “越+VP”有一种特殊形式是“越+是NP”。其中的“是”判断词,“是+NP”是动词结构,“越”修饰“是”,充当状语。这种结构一般用于前项。例如:(18)他越是这样,我偏偏主动接近他,一如既往。(奚青《天涯孤旅》) b、“越+AP”——AP代表形容词或形容词结构。如:(19)我以为男子都是贱骨头,你愿迁就他,他越骄横得了不得。(张恨水《金粉世家》)(20)或者听得越清楚,反而不肯回答,这都让家树无法揣测. (张恨水《啼笑因缘》) “越+AP”的格式的功能是:在大多情况下充当谓语,这与“越+VP”的格式相同,如例(30);有时充当补语,如例(31)。后一种是“越+VP”的格式所没有的用法。 c、“越+V/A的NP”——NP代表名词或名词结构。例如:(21)多有名,传得越厉害的人我都不怕憷,再猖我也敢铲。(王朔《动物凶猛》)(22)越危险的时候,他反而往往会走,因为,他知道笑不但能使自己情绪稳定,也能使对方摸不清他的虚实。(古龙《萧十一郎》) 这种结构有以下功能:第一,“越”修饰的词语是“V/A的NP”,但“越”的限制对象只是其中的V/A。如(21)“越”修饰的是“厉害”,(22)“越”修饰的是“危险”。“越+V/A的NP”可以变换成“NP越+V/A”。如:越厉害的人我都不怕憷→人越厉害我都不怕憷。第二,从所处的位置讲,“越V/A的NP”只用于前项,都是作为形式标志的语法成分,表示一个倚变的条件或依据,后项有一个相对应的关联词语。 二、 单“越”的倚变关系 吕叔湘先生说:间或有单在下半句用‘愈’、‘益’字的,也可以表示倚变。[2]“越”用在复句中,总体上表示倚变关系,这种倚变关系又蕴涵着各种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与“越”的结构分布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说来,条件倚变关系和假设倚变关系,“越”的分布是强前弱后;因果倚变关系和递进倚变关系,“越”的分布是强后弱前;转折倚变关系,“越”的分布是前后均等。下面分别论述: 2.1强前弱后 “强前弱后”是指“越”多用在前项,较少用在后项。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2.1.1条件倚变关系 条件倚变关系中“越X”表示倚变的条件或依据在程度上的加深,“Y”表示的是相应产生的一个无限变异的结果。跟广义的条件倚变关系而言,这类复句是最典型的条件倚变句。例如:(23)姐夫不仅使一家人蒙受耻辱,而且罐子村他家的生活越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的更快一些——因为他和父亲绝对不可能丢下姐姐和两个孩子不管。(路遥《平凡世界》) (24)锣鼓越响,她才感到一点愉快,遇到《彩楼记》与《祭塔》什么的唱工戏,她会打起磕睡来。(老舍《四世同堂》)(25)铁筝响一声,他心一跳,筝声越快,自己心跳也逐渐加剧,只感到胸口怦怦而动,极不舒畅。(金庸《射雕英雄传》)(26)黄蓉几下挣扎,脚上越痛,心下惊慌,不禁喝了几口咸水。(金庸《射雕英雄传》)条件关系有以下特点:第一, 跟典型的条件句相比,这类句式反映了语义关系的多样性。一方面“越X”表示条件或依据,“Y”表示结果。大体相当于“只要……就……”、“只有……才……”等。另一方面,这几例还标示倚变关系,“越X”表示的是一个无限变异的条件或依据,“Y”表示的是相应产生的一个无限变异的结果。第二,与“越”相对应的后项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关联项;一是有关联项。没有关联项可以添加上“就/便”,例(26)可以说成:“黄蓉几下挣扎,脚上越痛,心下就惊慌,不禁喝了几口咸水。” 后项有关联项的有三种情况: A、“越……就……”。例(23)前项用“越”,后项用“就”。后项用“就”可以是条件复句的辅助标志,也可以是假设复句的辅助标志,从具体的语境来看,前后项之间是充足条件倚变关系,有了“越X”这个条件,就会出现“Y”这个结果。大体相当于“只要越X,就Y”,例如:罐子村他家的生活越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的更快一些 ==只要罐子村他家的生活烂包,他这里的家庭也就要烂包的更快一些 B、“越……才……”。例(24)前项用“越”,后项用“才”。这是必要条件倚变关系,没有“越X”这个条件,就没有“Y”这个结果。大体相当于“只有X,才。例如:锣鼓越响,她才感到一点愉快 ==只有锣鼓越响,她才感到一点愉快 C、“越……也……”。例(25)前项用“越”,后项用“也”与“越”配合使用,是一种重合关系,即条件中又有并列,表明前者是后者的条件的情况下又强调两种的并举。这是一种条件型并列句。可以衍化为条件并列句:筝声越快,自己心跳也逐渐加剧 ==只要筝声快,自己心跳也逐渐加剧第三,这几例也可以理解为假设关系,说成“如果X,就Y”。从逻辑学上讲,充足条件关系和假设关系都是假言命题,不存在差别。从语法学上讲,“只要X,就Y”和“如果X,就Y”是两个不同的层面,存在着差别。一般地说,纯粹表示假设的场合用“如果X,就Y”,在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虚拟性条件时就用“只要X,就Y”。上面这几例都是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虚拟性条件,不好换用“如果X,就Y”。例如:铁筝响一声,他心一跳,筝声越快,自己心跳也逐渐加剧,只感到胸口怦怦而动,极不舒畅。 =/=铁筝响一声,他心一跳,如果筝声越快,自己心跳就逐渐加剧,只感到胸口怦怦而动,极不舒畅。 2.1.2假设倚变关系假设倚变关系是“越X”表示虚拟性的条件和依据在程度上的加深,“Y”表示相应产生的一个结果。例如:(27)你越不承认,倒显得我们传出去的话是真的,你一承认,倒显得我们约好了来吓他的了。(张恨水《金粉世家》)(28)谁抱起那只皮球的时间越长,谁就是英雄和胜利者。(楚尘《一九七六年的体育课》)(29)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越能够激发自己,他就会无形中不断推动自己向上。(炎林《李嘉诚 财智人生》) (30)一种真正美好的感情像酒一样,在坛里藏的越长,味也许更纯美。(路遥《平凡世界》) 假设倚变关系有┫绿氐悖? 第一,与一般假设复句比较,这种假设关系具有倚变性。前项“越X”表示的是以假设作为倚变的依据,“Y”表示推断出倚变的结果。与条件倚变句比较,这类复句不是以事实作为推断的前提,而是以某种假设的条件在程度上的倚变作为推断的前提。假设“越X”存在,就会推断出“Y”这个结果。大体相当于“如果越X,就Y”。例如:一个人越能够激发自己,他就会无形中不断推动自己向上 ==如果一个人越能够激发自己,他就会无形中不断推动自己向上第二,假设倚变关系如果前项用“越”,后项如果没有相应的关联项,可以添加相关的关联项。有关联项的有两种情况: A、“越……就”。例(28)、(29)前项用“越”,后项用“就”。用“就”既可以是条件关系辅助标志,也可以是假设条件关系辅助标志,从具体语境看,这两例都是表示假设关系。 B、“越……更……”。例(30)前项用“越”,后项用“更”。“更”是程度副词,既标示程度,又表明Y随着X的倚变而倚变。第三,“越”也可以用在表示假设关系的后项中,构成“X,越Y”的形式。“越”用在后项表示结果随着假设前提程度的加深而加深。例如:(31)现在回想起来,就越觉得自己那个社真叫人想念。韦君宜〈忆西榆林〉 2.2强后弱前 “强后弱前”指“越”多用在后项,较少用在前项。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关系: 2.2.1因果倚变关系因果倚变关系的“越X”表示原因和依据在程度上的加深,“越Y”表示相应产生的一个结果。例如:(32)……因为便是我想逃避的,所以越把我弄成焦烦苦恼得不堪言说!(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33)时值正午,林院长就毫不客气在少妇家灌了几杯啤酒,以至他的啤酒肚看起来就越为耀眼。(寒亚《褴褛年代》)(34)我呢,我是为了我这短促的的不久的生,所以,我越求生的厉害,不是我怕死,是我总觉得我还没有享有得我生的一切。(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35)可是因为发生了困难,越怕出乱子,每一张说明书都要费加倍的工夫看。(张恨水《金粉世家》)因果倚变关系有以下特点:第一, 这几例中“越”都用在后项,前项“X”表示倚变的原因或依据,“越Y”表示结果。跟假设倚变句比较,这类复句是以已然的事实作为原因或根据,结论是根据已然的事实所产生的倚变结果。大体相当于“因为X,所以越Y”。第二,“越Y”用在结果项,与一般因果关系的结果比较,这种结果偏重于程度上进一步加深,具有倚变性。其语法意义含有“本来就,现在更……”的意思,可用衍化为复句,用形式表示为: T1就Y,T2越Y 例如: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 ==过去他们就想吃我,现在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 第三,因果倚变关系叙述的是可以是同一事物,也可以是不同的事物,所以前、后项可以是同一主语,如(32)、(33);也可以是不同的主语,如(34)、(35)。后项如果不出现主语,“越”用在后项的句首,如果出现主语,“越”一般出现在主语的后边,靠近VP/AP。第四,因果倚变关系的后项可以不出现表示结果的标志,但一定要出现“越”,这说明“越”不仅偏重于强调事情的结果,还强调结果程度的加深。 第五,有些“越”字构成的结构具有双重身份,既可以是倚变的结果,又可以是倚变的原因。如例(34)的“越求生的厉害”,既是前分句“是为了我这短促的的不久的生”的结果,又是后分句“不是我怕死,是我总觉得我还没有享有得我生的一切”的倚变原因;例(35)的“越怕出乱子”既是前分句“因为发生了困难”的倚变结果,又是后分句“每一张说明书都要费加倍的工夫看”的倚变原因。 第六,“越”也有用于前项的,见到的例子有:(36)王剑杰见他拼斗不依常法,一味胡混,大有相辱之意,心中越怒,双掌疾向长凳劈去。(金庸《飞狐外传》)(37)这里凤喜越觉得不好意思,就转回头来和雅琴说话。(张恨水《啼笑因缘》)用在前项的“越”有标示原因的作用。 2.2.2递进倚变关系 “越”用在后项,构成“X,越Y”的格式。“越Y”表示事物在程度上有更进一层的关系。例如:(38)一双清澈流动的眼睛,伏在弯弯的眉毛下面,和微黑的面庞对照,越显得晶莹;(矛盾《蚀》) (39)下颌起初是圆的,近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张爱玲《倾城之恋》)(40)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绣袄,带了黄边框的眼镜,越显得脸儿像月亮。(胡兰成《今生今世》) 递进倚变关系有以下特点:第一, 这几例都表示在程度上后者随前者的加深而加深,与前边几种倚变关系不同的是,递进倚变关系的“Y”是以“X”作为参项。没有这个参项,“越Y”就无从依附,句子就站不住。例(40)的“张爱玲今天穿宝蓝绸绣袄,戴了黄边框的眼镜”是“越显得脸儿像月亮”的参项,而不能单独说成“张爱玲越显得脸儿像月亮”。第二, 与一般典型的递进关系复句比较,这类倚变递进关系复句不用预递词,也没有承递词,只是在后项中用了“越”,造成递进语势。“越”的后边常常接动词“显得”,表示相比之下,呈现出的程度差异。第三, 递进层级的高低往往反映客观存在的逻辑联系,如先后、总分、接续、因果等, “越”的前后项不能随意颠倒。比较: (41)小小耳朵被纱布包住,周围放满了莹洁透明的冰块,越形出那耳朵的小巧秀气(+)形出那耳朵的小巧秀气,越小小耳朵被纱布包住,周围放满了莹洁透明的冰块(-)上例前后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不能颠倒。第四, 有的时候,“越”字表示的递进层级的高低只反映表述者的心理感受,所以“越” 字后边往往连接“觉得”之类的心理动词。例如:(42)子敬在院内把看护所应作的和帮助作的都尝试过,打血清针,照爱克司光,洗肠子;越觉得她可爱,老是那么温和、干净。(老舍《同盟》)(43)她听着他讲,心里替他难受,越觉得他可亲。(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3前后均等 “前后均等”是“越”字均等地分布在前、后项,这种用法主要用在转折倚变关系中。前面讲的四种关系是一种顺倚变,条件和结果之间是顺承的,没有转折性,条件的出现或倚变,结果也随着出现或倚变。转折倚变关系是一种逆倚变,条件和结果之间是相悖的,条件的出现或倚变,结果不是正常的出现或倚变,有转折性。例如:(44)国家禁书,小书难发财,这也要怨读者不能令行禁止,越说是老虎,偏要捋虎须。这也是人类一个既宝贵又可恶的特点。(莫言《猫事荟萃》)(45)想到我为自己定下的戒条,并且做的太真,反令人越得意。(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从表意上看,上例中的倚变结果与倚变的条件不是顺承的,而是具有转折性。从形式上看,没有典型转折句所使用的配套转折连词“虽然……但是……”、“即使……也”,只是用“越”或“却、偏(偏偏)等词语。“越”可用在前项,也可用在后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它转折连词配合使用。“越”的分布不同,功能也不一样。根据“越”出现的位置和功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5.1“越”用在后项,前项没有预示转折的标志。例如:(46)他们得到普遍的同情,他们的条件就越苛刻了。(路翎《燃烧的荒地》)(47)我不打罢了,打了电话,他越拿劲,不肯来了。(张恨水《金粉世家》)这两例的“越”都用在后项,前项没有预示转折的标志。用在后项的“越”既标示了前后项之间有转折关系,又突出了转折的程度的加深。 2.5.2“越”字用在前项,后项没有转折标。例如: (48)只是他越盼散戏,这戏台上的戏子唱得格外起劲。(张恨水《美人恩》) (49)别人越认为不能发明出来的东西,还是我相信它是一定能够发明出来的东西。(林阿木《阿木林的妙谛》) “越”用在前项,既表示前提有倚变性,又预示后边有转折,可看做是预示转折的准标志,可称为准预转标。后项虽然没有转折标,都可以加上转折词。如(48)可说成“只是他越盼散戏,这戏台上的戏子却唱得格外起劲。” 2.5.3 “越”用在前项,后项用了转折标。例如:(50)他的不耐显然是增进了,越恨她揭这个忏悔的痛疮,她偏要揭……。(《张爱玲文集》张爱玲)(51)但世上的事业就是这么蹊跷,你越不要着什么,什么却就尽是你的。( 贾平凹《废都》)例(50)后分句用了“偏”,强调结果有意相反;例(51)后分句用了“却”,强调结果跟预料或常情相反。 2.5.4前项没有预示转折的标志,后项既用了转折标,又用了“越”。例如:(52)何科长说:“问题是崩了一阵除没有崩开,反把人家崩得越硬了!(赵树理《三里湾·老五园》)(53)近来我是不算寂寞了,白天便在隔壁玩,晚上又有一个新鲜的朋友陪我谈话,但我的病却越深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例(52)既用了“反”又用了“越”,表示产生了跟常情相反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的程度更深;(53)既用了“却”,又用了“越”,其转折的意味更浓,跟常情相反的程度更深。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越”用在前项,后项可以没有转折标,也可以有转折标,转折标一般限于“偏(偏偏)、反而(反)、却、倒”等;第二,“越”如果用在后项,前项不用预转标;第三,后项转折标与“越”重合可以使用,即用了转折标“反”、“却”,还要用“越”,否则站不住,用了“偏(偏偏)”,“越”可以不用;第四,后项用了“却”,还可以用“就”,构成“却就”连用的格式。如例(51)。 三、 单“越”与双“越”之差异 单“越”和双“越”都可以表示倚变关系,但是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 3.1 单“越”是松散性成分。双“越”中的两个“越”具有关联性,互相制约,不能省略,也不能替换为其它词语,例如:(54)越哭,越伤心。(55)越飞越高。前一例前后两个“越”的倚变关系非常紧密,互相制约。后一例两个“越”结合的更加紧密,类似于固定的格式。两例中的“越”不能移位,不能省略,也不能替换为其它词语。“没有‘越(是)……越(是)’条件倚变的形式和内容都会消失。”“甚至可能不存在条件和结果的关系。”[3]而单“越”比较松散,在结构上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有与之相对应的关联项,也可以独立使用;从所处的位置看,可以放在前项,也可以放在后项,可以放在句首,可以放在句尾,还可以放在句中。如:(56)越危险的时候,他反而往往会走,因为,他知道笑不但能使自己情绪稳定,也能使对方摸不清他的虚实。(古龙《萧十一郎》) (57)相同汽缸容量的引擎,在正常的进气过程中,若能挤进比正常更多的空气帮助燃爆(当然要高速度适当的供油量来配合),所产生的动力就越大。……(蒋子龙《人气》)(58)中国人每一个人在他背肩部分都有一种特殊的曲线,如像欧洲的鞋匠一样,然而在中国则背越驼表示他是上流阶级,因为这条线代表享福,并不如欧洲的人代表劳苦的。(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例(56)“越”用在前项,放在句首,例(57)用在后项,放在句尾,例(58)用在后项,放在句中。其中(56)、(57)有与“越”相对应的关联项,(58)中的“越”独立使用。 3.2单“越”是多含量成分。 由于双“越”中的两个“越”联系得比较紧密,双“越”中的X在表意上含量较少,形式上用一个词或是一个短语表示,很少有句子。如:(59)你现在调回来了,这是第一步,以后的路只会越走越宽,不会越走越窄。(周翼南《夏雨》)(60)一切都非常熟悉,他现在觉得,越是自己熟悉的地方,反倒越没意思。(路遥《平凡的世界》)前一例的X是词,后一例的X是短语。而单“越”不管用在前项,还是用在后项,与Y关联的倚变条件X在表意上含量丰富,形式上也可以是词、短语,还可以是句子,甚至是复句。例如:(61)德国队越到困难的时候,每一个队员都想挂了高档,迸发出无穷的力量,这样不仅仅是十一个人的力量,这才是最可怕的。(“你好世界杯”之“三味聊斋”,中央电视台五套,2002.4.4) (62)原应忘却一切,努力将来,不要说是前人之事,就算个人的事,也是越快丢脑后为妙,不能往回想或回头看,可是如心偏偏做不到。(亦舒《红尘》)这两例的X都是复句。 3.3 单“越”是焦点性成分。根据以上单用“越”所表示的五种关系来看,不同的关系,“越”字出现的位置也不同。“越”字出现的这种不对称现象涉及到注意焦点的不同,“越”字单用,有突出程度的作用,是说话者要强调的成分,是注意的焦点,用在前项有突出前项的作用,用在后项有突出后项的作用。条件倚变关系重在条件的倚变,条件倚变,结果自然倚变,有举条件以赅结果的作用,所以“越”多用在条件倚变句和假设倚变句(假设句是以假设作为条件,假设前提也就是条件前提)的前项,以突出条件信息。 因果倚变关系是根据已然的事实产生出的结果,人们重在结果信息,这与人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认知心理一样,结果是注意的焦点,所以“越”字多用在结果项。递进倚变句是表示相比之下,程度的增加。前项是比较的参项,后项是比较的结果。比较的结果是依赖“越”字来显现出来的,“越”是注意的焦点,所以“越”只能用在后项。转折倚变关系表示条件和结果之间是相悖的,为了强调情况的异常,转折前项可以倚变,成为注意的焦点,转折后项可以向相反方向倚变,也可以成为注意的焦点,所以“越”可以用在前项充当预转标,也可以用在后项充当转折标。例如:“可是我这个姑娘,就有个鬼毛病, 越禁止我要做的事,我偏要做。”也可以说成“可是我这个姑娘,就有个鬼毛病, 禁止我要做的事,我越要做。” 3.4单“越”是双重成分。在有“越”字的复句中,它既标示程度,修饰VP/AP,又标示关系,表明X和Y之间具有倚变关系(或者显示倚变的条件,或者显示倚变的结果)。例如: (63)或者听得越清楚,反而不肯回答,这都让家树无法揣测. (张恨水《啼笑因缘》)她(64)把手放在自己的胸上摸着,于是越觉得疲倦了。(丁玲《庆云里的一间小屋里》) (63)的“越”标示“清楚”程度的加深,又标示X是一个无限变异的条件;例(64)的“越”既标示“疲倦”程度的加深,又标示Y是相应产生的一个无限变异的结果。 注释 [1]、[3] 邢福义.“越X,越Y”句式[J].中国语文,1985,(3):178-185 [2]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7-369 主要参考文献方 梅.汉语对比焦点的句法表现手段[J].中国语文,1995,(4)侯学超.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10-712 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67-79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367-369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567-568吕叔湘等著.语法研究入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35-237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321-335 邢福义.“越X,越Y”句式[J].中国语文,1985,(3):178-185邢福义.汉语语法学[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7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