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哨兵
我离开华师好些年了,但对母校的发生的事情常常比较关注,最近听说邢福义老师做了一个题为《“复制”与“抄袭”》的关于学风文品问题的讲座,找来邢先生的讲座内容来看,果然十分痛快。原来我在华师念书,要是有邢老师的讲座与谈话,我都会在事后回到宿舍进行整理,现在在我的电脑里就有一个文件夹,叫《邢门听讲录》,里面的材料长长短短,有好多条,这次应该把《“复制”与“抄袭”》放进去。
我读这个讲座,心中在想邢先生当时一定有那种通达求是而又出其不意的演说神态。反对抄袭,这是邢先生一贯的求是风格的体现,同时提出要区分出复制,这又表现出邢先生通达的处事作风,把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相反相成,则又表现出邢先生处理问题的高明之处,这就叫出其不意。
现在做老师,确实有一个比较苦恼的事,就是老是担心有的学生忽悠自己。常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拿到学生的课程论文或者毕业论文,首先要做的是去百度之类的网站搜索一些,看网上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文章,也不是我过于小心,确实就不止一次碰到形迹可疑的东西。或者是拜信息社会发达所赐,现在知识的创造与转移似乎不再具有任何的神圣感,旧时乡下老太太见到有字的纸张,都要把它捡起来放好,叫做“敬惜字纸”(我的老外祖母就是这样),现在恐怕少见了,电脑里什么东西没有啊。可是,这难道是可以不再对知识创造心存敬畏的理由吗?恐怕不能。当年蔡元培出长北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有两条特别重要,一条叫研究学术,一条叫砥砺品行。现在看来这两条都没有过时,其实研究学术云云也不是蔡先生的发明,他从德国回来,是得了世界先进大学的一些理念来的,砥砺品行自然也包含人品与文品。蔡先生所倡,同样也是今天大学学风文风之所忧。
说一个小故事,二十多年前,我跟邢先生当学生,第一次学找题目写论文,不知从何下手找材料,邢先生就拿起手边的一篇小说,指着里面的一段对我说,你去读一下这一段,说不定里面就有你写的题目,后来我果然在里面找到了一个题目,只是这个找的过程特别漫长与纠结,可就在这个漫长的纠结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研究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当老实人,做老实事。
(广州大学副校长 屈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