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术诚信(2013-06-03 21:04:23)
  • 李宇明

    近读邢福义老师发表在《光明日报》3月25日的《“复制”与“抄袭”》,心情很激动,仿佛又回到了学校,又回到了读书时代。文末有注,说此文是先生3月3日在 “学风文品问题学术讲座”上的演讲,于是马上向华师的“小师弟”索要先生演讲的PPT(不用这个字母词,我不知道PPT该怎么翻译)。先生的PPT做得朴实而精美。谈说纵横古今,条分缕析,以理服人,这是我熟悉且常欲效仿而不得的文采文风。当然,更吸引我的是文章的观点:规范学术行为异常重要,但不能用百分比的懒人办法防止抄袭;重要的是学者要分清人己成果,恪守学术人格。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诚信的民族。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然而,不知何时,“诚信”竟然成了我们这个讲究了几千年诚信的中华民族的社会大问题。社会怎样建立诚信,政府如何具有公信,竟然成为街巷广议之话题,庙堂常谋之事体。

    不知何时,造假、抄袭之风也侵入了以追求真理、探寻规律为使命的学术界。“学术打假”成了常用词,点鼠标于百度,与“学术打假”相关的新闻竟有16500条!为规范学术,端正学风,有管理部门提出了量化指标,复制率不能不超过20 %,还有人发明了检测论文重复率的软件。有一位朋友的儿子,在我国著名的TH大学读医学博士。论文的重复率经机器检测超标,不能答辩。申诉复查,原来是综述部分引用过多。学校还是网开一面,让缩减综述,将重复率控制在比例之内,再申请论文答辩。这位博士生最终以优秀成绩通过答辩,但是多用了半年时间,论文的质量在半年中提高多少?天晓得!

    学术乃社会公器。网上把专家叫“砖家”,称教授为“叫兽”,这种“恶搞”令学人不快,但也是警示:学术不能失去公信力。

    我们司有相互推荐美文佳作的传统,我把邢老师的PPT推荐给我司同仁,大家读后都深怀此情,也深感此忧。当前我国生产的科研论文,数量已升至世界第二。美国广播公司3月8日报道,两年内中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将超过美国!听此消息,是喜是忧?若无学术诚信,若无学术公信,论文数量世界第一,就是科学巨人了吗?

    写于2011年3月31日

    (李宇明教授,教育部语信司司长)

  • 上一条:谈文风 下一条:学风文品问题热议续十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