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教授莅临本中心讲学(2024-06-05 21:41:51)
  • 2024年6月4日晚,新加坡国立大学石毓智教授应邀莅临本中心,并在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汉语新兴的耦合语法标记》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匡鹏飞教授与部分博士、硕士生等5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初始,石教授以流行歌曲《像我这样的人》中的歌词为楔子,引出了“像……这样”、“在……里”两种耦合标记方式,让听众直观感受到了现代汉语语法中耦合标记方式存在的普遍性。

    石教授指出,虽然耦合标记方式在现代汉语中普遍存在,但它们却不见于唐代以前的汉语,也罕见于其他语言。石教授调查大量的实例后发现,宋代以前的语法标记A和宋代以后的语法标记B,通过协同合作形成了耦合标记构式“A+XP+B”。随后,石教授向大家重点讲解了七类耦合标记现象,如“副词与体标记所构成的耦合格式”“处置式和被动式跟助词‘给’构成的耦合构式”“复数标记‘些’和‘们’所构成的耦合格式”等,并总结了耦合标记构式的类型及其共同特点。石教授结合耦合构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新旧语法形式之间的关系。他表示,有些新的语法形式会替代旧的语法形式,而有的新旧语法形式则能够共存共荣,本次讲座所提及的七大类耦合构式就属后者,这些新的语法范式具有的语用功能是消除歧义。最后,石教授结合自然界中很多呈现出规整格式的图像向听众说明复杂系统的共同特征是“格式”(pattern)的浮现,语言也是如此;并强调学术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审美的呈现。

    石教授讲授结束后,在座的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提问。石教授逐一进行了细致解答,并就拓展出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最后,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作总结,他指出石教授的讲座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启发,也提供了很多可供深入挖掘和研究的选题。同学们不仅要向石教授学习学问本身,更要学习石教授做学问的境界,深入地做学问应是一件快乐的而非痛苦的事。中心副主任匡鹏飞教授认为,石教授的讲座不仅给大家提供了许多可供进一步研究的选题,还启发我们思考问题不能仅局限于现象本身,而应高屋建瓴、统领全局,去发现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努力论证问题,由此才能将思考内容转化为学术成果。在座师生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石教授的精彩报告。

    通讯员:朱欣雨

  • 上一条:南京大学鲁国尧教授莅临本中心讲学 下一条:2024年湖北省语委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我校成功举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