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东北师范大学吴长安教授和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教授应本中心邀请,分别以《构式视阈下汉语流水句的句类地位》和《构式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与路径探新》为题开展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匡鹏飞教授主持,中心副主任姚双云教授、刘彬副教授及三十余名师生参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讲座开始前,匡鹏飞教授代表中心对两位专家表示诚挚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其学术成就与研究方向。吴长安教授深耕汉语语法研究多年,成果丰硕;施春宏教授在构式语法领域建树颇深,学术影响力广泛。两位学者的风采令在场师生倍感期待。

讲座伊始,吴长安教授就构式视阈下汉语流水句的句类地位进行了学术分享,他首先从流水句的定义切入,指出其本质为“围绕一个述题,由两个以上具有常识逻辑关系的小句构成的小句群”。通过援引张黎、沈家煊、胡明扬、陆丙甫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阐释了若干个疑问,如“不会使用标点符号的人或者一逗到底的文字可否用来作为例句说明问题?”“为什么汉语中把两句的叫做复句,三句以上的叫流水句?”“流水句是句子还是句群?”等等问题。吴教授以“不超过七个话段、兼具复句关系与篇章特征的边缘性复句”为核心定义,强调流水句句内靠构式成句,句外靠构式联结。其论述逻辑缜密、案例鲜活、内容丰富、观点突出,使在场师生深受启发。

讲座交流环节,吴长安教授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施春宏教授补充指出,流水句的“流水度”受内部复杂度与外部语境双重制约,需结合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匡鹏飞教授总结时强调,学术研究既要充分掌握事实,又要立足文献细读和深入思考,才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创新。
随后,由施春宏教授为同学们作关于构式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与路径探新的学术分享。他首先从构式语法的基本态势出发,对当前构式语法发展的若干基本态势进行了系统梳理,认为构式观最大的创新就在于以构式为知识系统基本单元、以构式网络为知识系统组织生态的构式知识观。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构式语法研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研究领域的多维拓展、研究方法及方法论的多元整合和构式语法理论张力的探求。施春宏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随后的交流环节,施春宏教授以专业而幽默的方式回答了提问,他强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当“同理式阅读,跟随式写作”,给了在座师生很大的启发。最后,姚双云教授对施春宏教授的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施春宏教授的分享大大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兴趣、提升了信心,两位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案例丰富、观点新颖,大家从中受益匪浅。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员:何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