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3日晚19:00,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汉语史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汪维辉先生在中心学术报告厅做了一场题为《再谈现代汉语“睡觉”的来源和结构》的讲座。中心部分研究人员及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主持。
汪主任首先向师生简要介绍了汪维辉教授的学术成就。汪教授是华中师大校友,曾于1983—1986年在我校中文系师从著名学者杨潜斋先生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词汇史、中古近代汉语和训诂学,学术成果丰硕,迄今已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得多个科研奖项。
讲座伊始,汪教授先由一个问题——“‘睡觉’是什么结构?”来引发大家的思考。接着,他指出要搞清其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的结构,必须要追溯它的来源。他介绍了蒋绍愚先生关于“睡觉”的历史演变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汪教授告诫大家在做学术研究时一定要秉持“只服从真理”的态度。汪教授把表示“睡醒”义的词组“睡觉”记作“睡觉醒”,把等于“睡”的双音词“睡觉”记作“睡觉睡”,讲座讨论的主要是现代汉语的“睡觉”,即“睡觉睡”,包括其成词时代、成词途径及其内部结构三个问题。
关于“睡觉睡”的成词时代,汪教授归纳了前人的明代说、元代说、宋代说等五种说法,认为“睡觉睡”可能是元代开始成词,在明代中期以后才普遍流行开来,并带着大家仔细辨析了宋代三个伪例(研究者把古书里的“睡觉”潜意识地解读为今天的“睡觉”而误读、误释)。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以今例古的错误在汉语史研究中时有发生。在研究文献里的古代语言时,只有有意识地克服“现代汉语语感”的“负迁移”,才能得其本真。接着,汪教授从“觉”的读音问题和语义变化着手,经过“普—方—古”的论证,提出“睡觉睡”一词的成词途径(演变链):“睡觉醒→睡一觉→觉(名词)→睡觉睡”。最后,汪教授再次将现代汉语中的“睡觉”与“洗澡”、“游泳”进行对比,来分析“睡觉”的内部结构,认为“睡觉”的“觉”来自量词,“睡觉”一成词就属于动宾结构。
演讲结束后,中心副主任匡鹏飞教授表达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称汪教授的选题充分体现了“小题大做”的特点,文章题目的切入点非常小,但容量非常大,并鼓励同学们学习汪教授的研究方法。此外,匡教授提出了文中的一个小问题,和汪教授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最后,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做总结。他再次感谢汪维辉教授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演讲,并从汪教授的报告中,对在座师生提出几点研究建议:一要有问题意识;二要用事实说话;三要严谨细致;四要开拓研究视野。
(通讯员:曾萱摄影:曾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