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句号放大是个零 往前又是零起点----记杰出的汉语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2013-06-04 13:54:04)
  • 句号放大是个零 往前又是零起点

    —记杰出的汉语语言学家邢福义教授

    学 术 人 生

    邢福义,语言学家。1935年5月出生,海南省乐东县人。华中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季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主攻汉语语法学,也研究逻辑、修辞、文化语言学和其他问题。其论著三次获得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三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1年出版的《邢福义选集》,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2010年11月,入选湖北首批“荆楚社科名家”。

    简历和记事

    1935年5月30日,邢福义出生于海南岛乐东县黄流乡。出生不久,家乡沧陷。日军占领期间,祖父教其认字。大概4、5岁的样子,听祖父念读《薛仁贵征东》、《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和《红楼梦》。1945年日军投降,家乡办起了2个初小,后一直在家乡就读。

    邢教授1954年考取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专修科,1956年毕业后留中文系任现代汉语专业助教。从1956年9月到1978年4月,当了近22年的助教。1978年5月,越级提升为副教授。1983年10月,晋升为教授。1984年4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4月起,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组成员;1998年起,任语言学科组副组长。1990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现代汉语专业博士生导师。1993年3月—2008年2月,连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9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获人员教师奖章。1997年9月起,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后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999年2月,华中师范大学创立语言学系,任系主任,一年后由汪国胜继任。1994年4月—2002年3月,任中国对外汉语学会会长。2000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任基地主任,到2010年4月由汪国胜继任。2001年5月—2006年5月,任新加坡教育部华文教材海外顾问。2001年起,校领导评聘为文科资深教授,终身任职。2002年1月,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2010年6月起,任华中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2010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授予“荆楚社科名家”荣誉称号“。此外,曾任湖北省青联副主席、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第一届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逻辑研究会学术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学者之路

    邢教授走上汉语语言学研究之路,有相当大的偶然性。他从小特别喜欢画画,后因经济原因,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的中文专修科。

    1955年一个傍晚,邢教授在《语文学习》上读到了几篇讨论主宾语问题的文章,立即对语言里存在的神奇而奥妙的规律大感惊讶。于是邢教授下定决心,立志研究语言。

    回顾半个世纪走过的学术道路,从小学到大学,邢教授在校读书的时候总共才10年,他积极“偷”学、勤奋自悟、直至“有我”的境界。

    一、偷学(1956——1965年):不交学费而能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

    从参加工作起,《中国语文》上每发表一篇重要语法论文,邢教授都潜心“悟”:作者是怎么抓到这个题目的?是怎么展开这个题目的?在方法上有什么长处?在材料运用上有什么特点?靠“偷学”,经历“投稿一退稿一再投稿”的多次循环反复,1957年,时值22岁的邢福义在《中国语文》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

    他将此阶段的收获总结为:1)一只眼睛用来看懂别人文章的表面、正面和一行行文字;另一只眼睛用来探视别人文章的背面、反面和字里行间里隐藏着的奥秘。2)学会了处处留心抓问题,重视了捕捉论题的敏锐感,开始了做小专题研究的自我训练。

    二、自悟(1966年—1989年)

    (一)学会写好万字文。“文革”前,邢教授在《华中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过2万多字的长文,但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都是数千字的文章。这成了他的“心事”。1979年,他在《中国语文》第1期上发表《论定名结构充当分句》,1万多字。吕叔湘先生给其写信并答应为其《语法问题探讨集》作序。从此邢教授深受鼓舞,发表文章基本都是万字文了。

    (二)学会读好一本书。文革期间,他读苏联维诺格拉多夫、库兹明的《逻辑学》。又联系汉语实际,检验逻辑定律和语言运用的联系和区别,有了不少收获。邢教授在汉语语法研究中,还不断引进逻辑方法,写出了好些文章。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国际刊物《语言研究问题》2010年第2期译载了他1991年在《中国语文》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复句格式对复句语义关系的反制约》。译文开头作者介绍为“汉语逻辑法学派奠基人”,这一介绍显然是与邢教授述说事实相关。

    (三)在建立学术根据地下功夫。一个好的学者必须有反映自己特长和优势的领域。文革以后,邢教授结合自身实际把复句研究作为“据点”,以点带面,摸索出反映自己研究特色的道路。2001年邢教授出版了《汉语复句研究》,该书于2003年获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季成果一等奖;2004年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6年获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三、有他(1990至今):注意学派意识,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探索,不仅要自己走路,而且要走自己路。

    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邢教授为博生生导师。从这年开始,他提出了一些带有个性的见解和主张。1990年提出“两个三角”说,1991年提出“主观视点”说,1995年提出“小句中枢”说,2001年提出“句管控”说。1998年出版《汉语语法学》,“导言”中指出: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在这些“见解和主张”中,最受关注的就是“小句中枢”和“两个三角”。

    到2011年3月,邢教授发表大小文章450多篇;其中,1990年以后发表的299篇;出版书籍50本(个人独著21本),其中,1990年以后出版34本(个人独著15本)。他三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三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还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图书奖、国家优秀教材奖等多个奖项。2001年出版《邢福义选集》,为季羡林主编《20世纪现代汉语法八大家选集丛书》之一,该丛书2003年获得第六届国家图书奖。2010年11月,邢教授被褒奖为13名“首届荆楚社科名家”之一。所有这些,都是1990年以后的事,都跟他论著中的“有他”存在因果关联。

    汉语语言学发展思考

    在50余年的学术生涯中,邢教授总结了如下思考:

    一、提倡学派意识。——经过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汉语语言学沿着“创业—拓新一发展”的轨道一直推进,总体上已经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可是,繁荣不等于成熟。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成熟与不成熟的突出标志,应该是学术流派是否已经形成。而学术流派的形成,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开辟了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地,有自己的“特区”;其二,提出了标帜性的理论,有自己成套的研究方法;其三,显示了鲜明的治学特点,有上传下承并且日益壮大的穿越不同时期的学者队伍。审视当下现状,差距甚大,因而特别需要提倡学派意识的当下发展。

    二、加强理论建树。——“研究植根于汉语泥土,理论生发于汉语事实。”汉语语言学缺少形成体系的理论和方法,弱点明显。多年来,学者们不断引进国外理论,促进了学科面貌的不断更新。然而,理论的建树,是学者们针对所研究的对象,深入地进行独立性思考、开拓性思考和群体思考的结晶;所建树的理论,应该带有鲜明个性,烙上自我印记,反映一派学者的思想体系、研究特点和总体成就。真正适合于我国语言文字的理论,最终只能产生在我国语言文字事实的沃土之上。

    三、深化事实发掘。——没有对事实的清楚了解,理论的创建便成为空中楼阁。然而,仅就语法研究而言,对汉语的许多事实至今仍然认识朦胧。目前,研究工作正面临着来自理论和应用两大方面的严峻挑战,而任何进展都脱离不了事实的发掘,并且回避不了事实的检验。深化事实的发掘,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有多方面的含义。包括:从众多的事实中发掘出值得研究的事实;从值得研究的事实中发掘出规律性;从所得的规律中发掘出理论问题,总结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认为,汉语语法事实的发掘,是汉语语法研究的根基;也可以认为,汉语语法事实的发掘本身,就是汉语语法研究。

    四、跟上时代步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义叉与融合,是21世纪科学发展的总体走向。汉语语言学跟信息处理应用研究密切相关,汉语语言学工作者应该了解和考虑现代化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我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作出义不容辞的贡献。为此,应该强调“两个意识”(世界意识和现代意识)和“两个沟通”(自然语言研究内部的沟通和自然语言研究同计算机应用研究的沟通)。在总体思路上,要努力进行学科的更新或改造,改变传统汉语研究的纯人文状况,重视汉语研究特别是汉语语法研究同信息处理的联姻,使之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实践研究工作论实结合。

    五、认准一个目标。——我国的汉语语法研究,始终指向汉语语法事实的客观规律性,这是可贵的传统。语言有共性,不研究语言的共性,无法建立能够全面解释全人类语言的普通语言学;然而,语言又有特性,语言共性的认识,必须建立在对各种语言的特性具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对于汉语法研究来说,不能满足于了解和使用别人已经建立的理论和框架。要真正做到跟国际接轨,语言共性和汉语特性的研究都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辩证关系必须处理好。揭示汉语语法的客观规律,建立起符合汉语面貌的反映自己风格和成就的汉语语法学,这是他们应该认准的目标。否则,汉语故乡的汉语语法学,就会永远处于不能跟别人平等对话的附庸地位。

    六、强调朴学精神。——朴学精神表现为质朴、实在、讲实据,是数千年来深入人心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特质的最具生命力的一种学风。做研究,应该按朴学精神的要求,充分占有材料,据实思辨,不应疏而漏之;面对新的理论方法和科技手段,应该以朴学精神反复验证,不应大而化之。写文章,一定要让读者“读得懂,信得过,用得上”。回答研究中碰到的种种问题,解释研究中碰到的种种现象,可以采用这样那样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学无定法,求变则通,法无定法,适用则灵。不管是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都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实践性为目的。

    七、寄希望于将来。——“后来居上”,这是真理性的发展观。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学派性风格的形成,学科理论的建树,语言事实的全面发掘,适应时代要求的学科更新,真正符合汉语面貌的汉语语言学的铸就,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阶段,有赖于一辈辈学者前赴后继地发扬愚公移山的接力精神。愚公不是孤胆英雄,他把自己当成“众”字中的一个“人”,依靠的是具有动态推移性和连锁递进性的永远团结奋战的团队。重要理论的否定之否定,推进再推进,时而得到承传和发扬光大,最后“蔚然成风”,这要寄希望于将来,寄希望于后来者。

    学者风范 良师益友

    邢教授自1958年正式登上大学讲台,1981年开始带硕士研究生,1991年开始带博士研究生。几十年来,他一直告诫着自己:一个好的大学教师,一方面必须是一个好的学者,另一方面又必须是一个好的长者。在教学方面,他有自己的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站到问号的起跑点上。句号比喻结论,问号比喻疑问。邢教授要求自己,一定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号,不断有新的开始。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加强研究示范,避免教师的研究工作同学生的研究工作互不沟通;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诱发他们的潜在优势。

    师生关系,亦师亦友。教师要起“指导”的作用,首先必须是“师”;另一方面,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问题,而在科学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师生之间发扬学术民主,有利于形成良好学风和氛围,有利于人才的造就。

    作为学者,邢教授最大希望是不断自我超越;作为一名教师,邢教授最大希望是学生能够超越他。

    名 家 访 谈

    谈日益盛行的网络语言——语言专家不是语言的警察,是语言的向导

    邢福义教授说对待网络语言应持宽容和肯定的态度。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网络语言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活跃,这种活跃度程度会促进语言的功能。

    网络语言对传统规范语言确实有一定的冲击,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耦合。网络语言由群众众创造,并通过群众的运用而发展的。它的发展一方面与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有关,另一方面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汉语自身有关。网络语言虽然存在速生速朽的现象,但是任何一种语言现象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自然会大浪淘沙,留下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果一个网络词汇成为日常用语,有时代特征,且没有更好的词语代替它,就可以留用。如“粉丝”、“一姐”、“一哥”这些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显得俏皮和活泼。再如“给力”一词,没有比它更贴近的词来形容它所表达的意思,为什么不用它呢?当然网络词语也有其特定使用范围,网络用语有许多创意,有些包含了历史典故,有些是小故事的形式,这种活泼的语言更易于群众接受,挡是挡不住的。网络语言想修订进入字典或词典里有一个发展过程,要分步进行。首要解决的是找出网络语言的规律,编定网络语言学,及时总结新的语言事实,才能跟上语言发展的步伐。

    语言是以群众为基础,群众总是走在最前面,语言学家不是语言的警察,只是语言的向导。语言学家要具有敏感度,不仅要研究问题,还要跟踪现象。语言是发展的、进步的动态的,有必要及时研究和总结。比如“给予”一词的读音,词典从过去的版本到最新的版本,都标注为jǐyǔ,然而,读成gěiyǔ的人越来越多,也许将来会有所修改。可见语言规范也是由人制定,根据群众的语言习惯制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谈语言学家的功能——为整个世界语言的发展

    语言学家是语言出现以后,跟着语言的发展研究事实,描写语言规则的人。语言学家的出现是根据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虽然语言学家具有制定规范和修改错别字的功能,但最终语言学家是为整个世界语言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准备的。

    针对当今语言理论与应用实践相互脱钩的现状,邢教授认为要促进语言理论和语言应用实践的接轨,理论的套路和应用实践的需求应连成一条顺畅的轨线。

    8月,邢教授筹备两年的“全球华语语法研究”项目即将启动,他认为华语要向世界推广,必须全面了解全世界华语的使用情况。在研究汉语语言学时他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引进国外理论是发展中国语言学的重要途径,本土化是最重要的阶段。他说:“不研究语言的共性,就无法建立能够全面解释全人类语言的普通语言学。同时,中国是汉语的故乡,如果没有建立起反映自己风格和成就的汉语语法学,就会永远处于不能跟别人平等对话的附庸地位。

    在谈到当前中国教育重视英语胜于母语——汉语的现象时,邢教授提到双语教育与民族精神。他认为,“领土的完整,国语的尊严,这是一个强大国家的两大基石,或者说,是一个强大国家的两大标志。”因此中国的双语教育和语言教育也要贯穿爱国主义精神,“语言爱国”值得我们深思。

    针对语言复古和恢复繁体字的热点问题,邢教授认为简体字的发展实质上是文字发展的趋势。他认为推行简体字能够使群众更容易学习和掌握。他主张懂简体字的人要认识繁体字;用惯了繁体字的人要认识简体字。

    语言复古和发展的社会有所相悖。研究国学要发展其精华。有些名言是具有普遍性的道理,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何时何地,做人做事,都可以成为准则;有的名言却具有特定的语用适应性,如“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归根结底,对待国学要思辨看待。

    (陈文华采写)

    学 术 年 表

    1956年 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2年制中文专修科。

    1972年 与高庆赐合作,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978年 由助教越级提升副教授。

    1979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逻辑知识及其应用》。

    1980年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1981年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词类辨难》。

    1983年 晋升教授。

    1985年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著作《复句与关系词语》。

    1986年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法问题探讨集》。1989年该书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8年 3-5月,以“访问教授”的身份,赴美国夏威夷大学讲学。

    1990年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文化语言学》(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形容词短语》。

    1991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主编)。此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语法问题发掘集》。1995年,该书获首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3年 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邢福义自选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现代汉语》(主编);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毛泽东著作语言论析》(主编)。

    1995年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出版《语法问题思索集》。《邢福义自选集》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现代汉语》(主编),获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6年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汉语语法学》。

    1998年 《汉语语法学》一书获中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

    1999年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汉语法特点面面观》(主编)。

    2000年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化语言学》修订本(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公关语言》(主编)。

    2001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汉语复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著作《邢福义选集》。《文化语言学》增订本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校领导评聘为文科资深教授,终身任职。应聘担任新加坡教育部华文教材海外顾问。

    2002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著作《汉语语法三百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主编)。

    2003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词类辨难》修订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邢福义学术论著选》。《汉语复句研究》获武汉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邢福义选集》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2004年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著作《汉语句法机制验察》(与刘培玉、曾常年、朱斌合著)。《汉语复句研究》获湖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面向21世纪的高校语言教材编写与语言教育研究”项目(与汪国胜、卢卓群合作)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5年 语文出版社出版《语言运用漫说》。

    2006年《汉语复句研究》一书获得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7年《汉语句法机制验察》一书获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8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语法问题追踪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著作《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与汪国胜共同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与汪国胜共同主编)。

    2009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语法问题献疑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学语文》(主编)。

    2010年 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首批“荆楚社科名家”荣誉称号。

    2011年《语法问题献疑集》一书获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本版由党波涛供稿,陈方华采编)

    走近荆楚社科名家

  • 上一条:2012~2013年CSSCI语言学类目录 下一条:弄虚作假闻者足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