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信仰对话----访谈语言研究所援疆教师邓天玉博士(2013-06-04 20:45:57)
  • (居中者为邓天玉博士)

    喀什师范学院是喀什最美的风景

    问:谈谈你对喀什的印象和感受

    邓天玉:我来喀什已经三个月了,我的感受是喀什的领导很辛苦,老师很敬业,学生很勤奋,喀什师范学院对我们援疆老师生活上照顾得很细致。

    这里的领导很辛苦。说心里话,在这个艰苦偏远的西部,安全问题此起彼伏的喀什,喀什师范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不仅要做好维稳工作,而且还要办好这个“喀什地区的清华大学”的确非常不容易!在这里我就讲讲我亲身经历的几件小事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见到了徐书记,当徐书记得知我是支教老师时,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邓老师,在这里感觉怎么样?适应了吗?在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直接提出来,学校会尽全力为你们援疆教师解决一切困难,提供一切帮助的!”跟徐书记虽是第一次见面,虽只有几分钟,但徐书记的这份关心和真诚,让我们这些千里迢迢来支教的老师们倍感亲切、倍感温暖!还有胡明书记,工作特别忙,也心系我们支教老师。学校为了保障我们支教老师的工作,特意为我们支教老师拉了一根光纤;为了保障我们的睡眠,现在又正在为我们换纱窗。我们援疆老师宿舍里用的生活起居用品,都一应俱全,连牙膏牙刷和炒菜的盐都给我们准备好了。据说,这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组织部的布部长亲自跑去买的。

    这里的老师很敬业。我在中语系支教,我了解到中语系的绝大部分老师每周都有18-20节课,同时还要负责班主任的工作。有次,我在校园散步,正要回后家属院时,碰到了中语系的巩老师抱着被子往外走,我很诧异,就主动跟她打招呼,询问她抱着被子往哪里去?是不是家里有人生病住院了?她的回答令我很意外,她说她抱着被子去学生宿舍值班,学校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每天晚上都安排了老师去学生宿舍睡!

    还有一次,由于中语系的木书记去乌鲁木齐学习了,所以中语系的领导就决定,3、4两个月,让我在木书记的办公室里办公。一个周末的晚上,新教学楼里很安静,我正在办公室里备课,突然听到门外有人敲门,我很紧张,敲第一声,我没有理会;敲第二声第三声时,我迅速抓起手机,走到门后,以防万一,及时报警。可是等我开门后,我见到的是中语系的一位女老师,她说她是教学楼值班的老师,她知道木书记出外学习去了,但是看到木书记办公室里亮着灯,由于担心安全问题,所以才不断地敲门。(一场虚惊。)我这才知道,这位老师家住外面,由于这个周末是她值班,所以她特意从家里开车到学校,检查教学楼里每个角落的安全情况。我顿时对喀什师范学院的老师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喀师的老师们白天要陪学,晚上要陪睡;周末不上课,还要开车来学校值班,检查教学楼的安全情况,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信仰,一种崇高的敬业精神,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这里的学生很勤奋,很纯朴,很尊重老师。我现在给中语系民族班的本科生上《语言学概论》,硕士生上《语用学》,都是每天下午的课。那么,不管是民族班,还是汉族班;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他们都很勤奋。每天下午4点,学生们都会3点50站在过道里等着,等门开后,学生们会主动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把讲台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坐到自己的位子上,静静地等着我上课。在课堂上,他们踊跃发言,积极提问。有时,他们还会利用课间时间单独向我请教。

    还有一次,我到学校邮局去取快递包裹,下午6点多钟,值班室里挤满了人。由于喀师取包裹是要先排队从一大叠单子里找到自己的单子,然后再排队用自己的单子换自己的包裹。我是第一次去那里取包裹,我不懂这些,所以当时我就站在旁边默默地等着。后来当学生们得知我是支教老师时,就主动提出,把一大摞单子分成三份,请三个同学分开来帮我找单子,然后让我拿着单子站到了队伍的最前边,第一个领到了包裹。这些同学与我素不相识,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他们这种习惯性地尊重老师,主动积极帮助老师的做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果有人要问我,喀什最美的风景在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在喀什师范学院。因为在这里不仅有一大批敬业乐业的领导、老师,而且还有着一群刻苦奋进、纯朴善良的学生。在图书馆、自习室、没课的教室里,我看见了一群群奋发上进的学子安安静静地在学习;每天的清晨、黄昏、夜晚,在教学楼前的广场,我看到了一群群手捧着书本,来回走读的学生;在篮球场,在跑道上,在体育馆里,我看到一群群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学生在舞动着青春的符号,在追逐着青春的梦想。

    如果说喀师的绿化是静态的美的话,那么,喀师的学生就是动态的美。喀师的美是静态和动态合二为一的杰作,所以说喀什师范学院是喀什地区最美的一道风景!

    女博士不是超人

    问:谈谈你对女博士的看法

    邓天玉:“女博士”这是一种称呼,一种符号。它之所以引人注意,我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博士”,从学历上看,已经到顶了,它是学历教育中的最高头衔。第二,“女”,是一种性别符号,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那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呢?尽管现在我们的社会,早已是男女平等,但在这里,表现出来了一种潜意识的“男女不平等”。

    因为在人们的潜意识里,还是认为男人比女人强。特别是这种到顶了的事,觉得应该是非男人莫属了。所以,当博士不是男的,就会有“女”来强调一下,称呼为“女博士”;当总统不是男的,就会用“女”来强调一下,称呼为“女总统”,如英国的撒切尔,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当总理不是男的,人们也会用“女”来强调一下,称呼为“女总理”,如德国的默克尔就是德国的第一位女总理。总之,这些女总统、女总理、女博士都说明了人们的潜意识里,觉得女性到顶了,太少见了,也太不容易了。

    我个人觉得,如今在这个男女机会均等的社会里,男人跟女人的区别只不过是女人比男人多了一种繁育后代的历史责任感,一旦女人经历了怀孕、生育和哺育三个阶段,女人也可以像男人那样,拥有事业,拥有个人的追求。就像读博士一样,男人能读,女人也能读。所以现在社会上女博士也很普遍。我们喀师就有许多的女博士,对吧?

    就拿我来说吧!2001年,我本科毕业,我爱人硕士毕业,我们就一起分配到了湖北荆楚理工学院的南校区沙洋师专工作,由于我爱人是人才引进,所以,一进校学校就分给了我们一套房子。很快我们就结婚,有小孩了。就这样,22岁的我,稀里糊涂地做了一名母亲。也正是因为我较早有了小孩,所以我才真正体会到当一位母亲的不容易,体会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所以,我才想到了要努力拼搏,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于是,我就边工作边考研。

    提到考研,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我连续考了4年才考取。上有老,下有小,每周16节课,还带一个班主任,还要负责全校的普通话测试工作。第一年专业和英语都没过;第二年专业过了,英语没过;第三年英语和专业都过了,但没有上;第四年,终于被华师语言所录取了。

    “挫折”是一笔财富。经历了考研这份艰辛后,我更懂得了珍惜。所以,我硕士读完了,就继续读博士,如今博士读完了,9月份我马上要到武汉大学读博士后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不管读博还是不读博,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都要向生活学习!读博的目标不仅仅是获得博士学历和学位,更为重要的,我觉得应该是通过做博士学位论文,提升自己的思维方法,使自己更科学更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不读博的人,如果他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处处留心观察,深入发掘探究,最终也能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那么,这种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不能片面地说读了博士的人一定比没有读博士的人强。强不强,关键在于是否能够科学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我的导师邢福义先生,从小到大,只上过10年学,最高学历是大学专科;但迄今为止,他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461篇文章,出版个人学术独着21本,负责着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在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60多年时间里,6次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最高奖项评选中,他4次获一等奖。他创造了中国的奇迹。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不管读博还是不读博,不管是现在读博还是将来读博,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人生的追求,都要立足现实,向生活学习。

    课内和课外两手抓

    问:请您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邓天玉:2012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当代外语研究》的主编曾将邢先生的成才之路概括为:“有志不在年高,成才不在学堂。”

    就拿我来说吧,我很注重我综合能力的培养,原来在荆楚理工学院工作时,我不仅仅忙教学和科研,而且我还在校宣传部、校招生处、校语委锻炼过。那时,我曾在一年的时间里,在省市级报刊上发表36篇新闻报道;曾一个人负责过省内几个县市的招生咨询工作,曾负责过全校1万6千多人的普通话测试工作,还曾在教学上4次获校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

    在华师硕博连读的6年时间里,我是我们华师语言学研究生“学术人生”沙龙的主席,曾带领华师语言所和文学院的500多名语言学硕士博士进行学术研讨活动。迄今为止已有20余次,每次活动我们都精心准备,周密安排,顺利开展。同学们可以看看我们的学术研讨活动。

    在读博期间,我除了撰写了42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外,我还主编了一本《学风文品问题热议》专辑,在博二我还制作了长达153分钟的纪录片《和邢先生在一起》,博三又整理出了一本《邢福义学术陈列室》专辑。

    老实说,参与这些活动,的确非常辛苦,但正是参与了这些活动,才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能力;提升了我的电脑操作水平,摄像水平,照相水平,美术鉴赏水平等等。

    邢先生经常教导我,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综合能力的。他曾这样比喻:人的综合能力就好比是五个手指。我们用手去抓东西,就会发现,一个手指是勾,两个手指是拈,五个手指才是抓。如果我们面前放一堆珍珠,用一个手指勾不起来,用两个手指只能拈起来一两颗,如果用五个手指一起来,就可以抓起一大把。

    我对同学们的建议是:课内和课外两手抓。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锻炼。在学校里,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活动,大胆尝试,不惧失败,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另外,在课余,同学们还要加强体育锻炼,比如我,特别喜欢运动,女子3000米全校第三,喜欢游泳,练瑜伽,打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还曾是校排球队的队员,专打6号位,扮演自由人的角色。

    做一个感恩的人

    问:谈谈如何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邓天玉:我今年34了,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我觉得对我品德影响最大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我的父亲,另一个是我的导师。

    从小我的父亲就教育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会了“感恩”——记住别人的好,同时也要求自己要对别人好。慢慢地我就养成了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性格。

    读博的时候,邢先生又经常教导我:为人第一,为文第二;人品第一,文品第二。人字是一撇一捺的,如果仅仅是一撇或一捺丰满粗壮,那么,人字很难立起来;只有当一撇和一捺同时都是丰满粗壮的,人字才能站起来,才能稳起来。因此,做人,首先就要具有合作精神。

    第三:在一个团队里,要学会做蚂蚁,不要做螃蟹。因为蚂蚁虽小,但善于群体奋战,可以搬动大山;螃蟹尽管威风凛凛,但一袋子螃蟹倒在地上,就会各爬各的,相当于“一撮散沙”!

    邢先生不仅学问做得好,在做人方面,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邢先生的夫人,即我们的师母,1997年春节突然中风,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喝水要端,吃饭要喂,翻身要推,上厕所要抱,加之邢先生的儿女又都在国外,所以,照顾师母的重担就全部落在了邢先生和家里的保姆李阿姨身上。我们的师母是去年离开人世的。在这16年的时间里,学校领导和老师、邢先生的学生和亲人,多次提出要上门帮忙,但都被邢先生拒绝了。邢先生说,困难可以压倒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人。在这16年时间里,邢先生一边忙科研,一边照顾着师母。每天都要给师母端水,喂饭,涮牙,洗脸;每个月都要给师母剪头发、剪指甲等等;每天他还要忙科研,忙着处理语言所和学校的各种事务,出席各种大大小小的重要会议。在这16年的时间里,邢先生发表了220多篇文章,主持了上10个国家重点项目,出版个人独着10余本。

    每每想起邢先生对事业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想起他16年笔耕不辍,16年坚守在我们师母身边,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我就肃然起敬,感慨万分。人啊,要学会坚守!要学会担当!

    信仰是心灵的产物

    问:最后您还有什么话给大学生们说吗?

    邓天玉: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信仰是人生路上的“指向灯”,信仰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我们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目标,然而在实现这个远大目标时,会碰上许许多多地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有信仰,需要我们坚持不懈,需要我们自强不息,需要我们“年年岁岁 春夏秋冬”。

    现在,我就把“年年岁岁 春夏秋冬”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配乐朗诵 《年年岁岁 春夏秋冬》)

    年年岁岁 春夏秋冬

    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人的一生要经历数十个、百把个春夏秋冬。

    一解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是个时间概念。春夏秋冬意味着一年有四季,四季有十二个月,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天。做什么事,做一天两天,做十天半个月,这还是比较容易的。要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这就不容易。这就需要坚持不懈,需要韧性和毅力。

    二解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又是一个气候概念。春夏秋冬意味着有春天也有夏天,有秋天也有冬天,有鲜花和温暖,也有冰雪和严寒。这就要求能够应变,经得起各种考验。在困难面前,要学会自己考验自己的定性和承受力。“百折不挠”这几个字,对于人生实在太重要。

    三解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更是一个发展概念。一个春夏秋冬之后又出现一个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万象更新,循环往复,不断上升。人啊,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历程中,要不断地有新的开始,不断地站到新的起跑线上。要牢牢记住这句古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结题

    春夏秋冬这个概念启示我们,要有韧性,不然坚持不了春夏秋冬;要有承受力,不然适应不了千变万化的春夏秋冬;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然跟不上永远发展着的春夏秋冬。《论语·阳货》:“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这里,蕴含着很深很深的哲理。

  • 上一条:邢福义:语言学家与华师的“跨世情缘” 下一条:辞达而已矣----论汉语汉字与英文字母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