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语言学界的中国声音(2017-04-09 14:49:29)
  • 作者:汪国胜 罗进军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4月09日 12版)

     

     

    【语言论坛】

      邢福义先生的《汉语语法学》,已由英国卢德里奇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发行,书名为“Modern Chinese Grammar:A Clause-Pivot Approach”。卢德里奇出版社有120年的历史,隶属于泰勒弗兰西斯集团。该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学术出版集团之一,有长达180年的出版经验。《汉语语法学》全面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思路。本文着重述说以下三点。

    理论建构:小句中枢

      书的导言指出: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

      汉语语法系统中存在各类各级语法实体,包括语素、词、短语、小句、复句等等,哪一种语法实体都可以成为研究的本位,但只有小句,才能成为中枢。作者结合“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字本位”“语气本位”,对比论证了“小句”之所以处于中枢地位,是因为它具备的语法因素最齐全,且处于“联络中心”位置,管控其他语法实体。不仅如此,作者还结合汉语方言进一步阐明,“汉语语法,只有在词语入句之后,在动态的句管控中,才能充分展示各方面的规则”。本文笔者理解,小句就像是一个全息的细胞,“小句中枢说”是基于汉语事实提出的一种关于汉语语法分析的理论。

      围绕“小句中枢”这一核心理论,作者开掘出了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一系列理性思维,诸如“两个三角”“句管控”“动词核心名词赋格”“格式对语义的反制约”“逻辑语法”等等。最具研究方法性质的,应是“两个三角”,即“表—里—值”小三角和“普—方—古”大三角。

      作者立足哲学上的时空范畴,将横向与纵向辩证融合,提出了“大三角”的研究方法。“普”为普通话,“方”为方言,“古”为古代、近代汉语。作者指出:“‘三角’概念所代表的是多角验证的立体研究思路,并不排斥联系非汉语来研究汉语。”与此同时,基于表里互证,辨察语用,作者创建了“小三角”(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并强调:“‘小三角’的研究,就指向而言是聚焦型的,三个维度同时指向同一个研究对象;就线路而言,是延伸型的,语值的验察起补充作用。”研究问题不应处处从定义出发,不然,就容易自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不利于打开思路,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

    论说依据:汉语事实

      理论来自事实。汉语语法问题的不同意见,要由汉语事实来做最终的评定,即“事实终判”。仅以短语来说,短语比词大,包含各种各样的语法现象,以其作为研究本位,来探究汉语语法问题,是可以的,无可非议的;然而,不能提“短语中枢”。因为,事实表明,短语从属于小句,为小句所管控。

      比方说,短语的具体组合,为造句的具体需要所决定。例如:他这几天要跑钱。(哪有心思跟你们聊天!)丨他这几天要跑票。(哪有心思跟你们聊天!)——“跑钱”“跑票”,都是动宾短语。孤立地说出来,听者也许不知所云,一进入“他这几天要X”的小句之中,它们的意思就明确了:“跑钱”,是为弄到钱而奔跑;“跑票”,是为弄到票(车票/机票/戏票)而奔跑。诸如“跑执照”“跑刊号”“跑房子”“跑家具”等等,都是同类的入句使用的现象。还有人把同类说法“跑官”“跑职称”用于表示嘲讽:想当官就得“跑官”(王益山等《走出黄昏》)。

      再比方说,短语的语义内涵,为小句的结构格局所显示。例如:小心,这根线跑电!丨我这几天要跑电!供电局的关系能不理顺?——前后两例都用了“跑电”,都是动宾关系。然而,前一例的主语是“这根线”,“跑电”是“走电”“漏电”的意思;后一例的主语是“我”,“跑电”是为弄到电而奔跑的意思。又如:解放军围剿土匪的部队。丨解放军派来了围剿土匪的部队。——同是“围剿土匪的部队”,在前后两例中意思不同。前一例,被安置在谓语部分,其组织层次为:围剿→[土匪(的)部队]。这是动宾结构。后一例,被安置作为“派来了”的宾语,其组织层次为:[围剿→土匪](的)部队。这是定心结构。可见,短语进入小句,其语义内涵的显示受到小句结构格局的规约。

      总而言之,事实证明,在语言运用中,小句起着主导作用。

    朴学作风:力求“三充”

      所谓“三充”,指的是:观察充分,描写充实,解释充足。作者认为:“两个三角”是研究深入的思路和方法,而“三充”是研究深入的追求和保证。“两个三角”和力求“三充”,互补互助,互为条件。

      首先,观察充分。研究一种现象,首先要充分观察这种现象,才能有充分的了解。怎样才是充分观察?该观察到的方方面面全都观察到了,所做的观察就算是充分的了。为了做到这一点,观察的思路应尽可能地开放。具体地说,就是:由此及彼,四面八方地辨察,海阔天空地追踪。充分观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分设问,借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建立观察事物的视点。视点越多,对事物的了解就越多。  

      其次,描写充实。观察,是寻求对事物的了解;而描写,则是对事物作规律性的反映。怎样才是描写充实?在题目划定的范围之内,通过描写把应该反映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如实可靠地反映出来。怎样才能做到充实描写?观察到的,不一定都要描写出来;而描写出来的,一定要是观察得特别充分、不容置疑的。如果说,观察的思路要尽可能地开放,那么,描写的范围则应尽可能地封闭。在众多的问题中只限定描写其中一个问题,在一个问题的众多角度中只限定描写其中一个角度,都是描写范围的封闭。其目的,是把论题封闭在,或者说划定在一个小范围内,以便进行穷尽性的描写。封闭的范围小到什么程度,可以因人而异,因题而异。一般地说,要考虑能力、时间、篇幅、深度等因素。  

    再次,解释充足。描写偏重于从微观上对语法事实作客观的反映,解释偏重于从宏观上对语法事实作理论的阐明。只有解释充足,才能揭示语言事实的真实状况。解释大体可以分为归总性解释和先导性解释。不管是哪种解释,其目的都是揭示语法事实的本质属性和本质面貌。解释得充足,不是表现为“多”,不是表现为“细”,而是表现为“深”,表现为具有“一语破的”的概括力。

      任何论著都不可能穷尽真理。观察也好,描写也好,解释也好,绝对的“充分”“充实”和“充足”是不可能的。这里谈“三充”追求,目的在于强调: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要观察得更充分一点,描写得更充实一点,解释得更充足一点。

      从以上论说中可以看到,作者所提倡的研究路子是同中国数千年来凝结而成的朴学精神、朴学风格一脉相承的。

      在本书修订本的自序里,作者写道:“学术交流,文化沟通,彼此尊重,互促共进,这是当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学术繁荣的全球性总趋势。我国语言学界,一方面大力引进国外理论,并且努力使之适应中华水土,融入中华学术;另一方面,也尽力于让国人之成果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亮亮相。也许,目前的亮相还做不到抢眼,但是,不是今年过后还有明年,明年过后还有后年、后年的后年吗?”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是在奋力追求立足本国,借鉴他国;立足事实,验察理论;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立足当代,总结过往;立足语学,跨界他学;立足自我,学习先贤。赤诚的中国心,给本书烙上了深刻的中国印。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语言学家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在世界语言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作者:汪国胜 罗进军 作者分别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副教授)

     

    invisible

     

    invisible

     

  • 上一条:韩国延世大学金铉哲教授应邀来本中心讲学 下一条:邢福义教授《汉语语法学》修订本和英译本出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