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贝罗贝教授、徐丹教授应邀来本中心讲学(2017-11-07 16:59:06)
  • 2017年11月2日,著名语言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贝罗贝教授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徐丹教授应邀莅临本中心,分别作了题为《汉语系西北语言有无格的系统》和《中国西北的语言区域和语言孤岛》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主持,中心其他研究人员及全体博士、硕士生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汪国胜教授对两位先生的到来致以热烈欢迎,并借此机会,向担任本中心主办《汉语学报》编委的贝罗贝教授,表示衷心感谢。

    贝罗贝教授对汉语系语言有无格(case)的系统做了详细的研究论证。他与其他学者考察发现,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地区有9个民族,共使用12种语(方)言,包括安多藏语、东乡语、保安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撒拉语等,还有一些汉语方言。其中,贝罗贝教授主要研究了四种汉语西北方言,发现这四种方言最突出的特点是“格”系统(the case system)。贝教授首先提出三个问题:1、这些方言有没有真正的格(case)?2、青海、甘肃地区的语言是否可以称为“语言区域”?3、这些汉语系方言是否可以称为“混合语言”?

    针对第一个问题,贝教授分别考察了临夏话(河州话)、五屯话、唐汪话和甘沟话的名词格系统,得出以下统计结果,并据此肯定了四种汉语系方言中有“格”(case),这些“格”标记大多是从阿尔泰语系中借来的。

    针对第二个问题,贝教授首先指出,语言区域的成立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在同一个地区,属于不同语族的语言之间有一些共同的语言现象(不止一个),这些共同的语言现象不出现在这个地区附近别的语言之中。而反观以临夏话(河州话)、五屯话、唐汪话和甘沟话为例的四种汉语系方言,正符合语言区域的成立条件,因此他认为,青海、甘肃地区的语言构成语言区域。

    针对第三个问题,贝教授的回答是很坚决的否定,即青海、甘肃地区的语言不是混合语言。首先混合语言的基本的标准是:不属于汉语系统,不是汉语方言。但是事实表明临夏话、五屯话、唐汪话和甘沟话属于汉语系统,其80%词汇和50%语法结构属于汉语。因此这个假设不成立。

    接下来,徐丹教授作了题为《中国西北的语言区域和语言孤岛》的演讲。她关注到兰州下属的永登县薛家湾,周围人群不懂他们的语言,那里形成了一个语言孤岛。孤岛内的语言采用汉语句法手段,但基本词汇均被替换,是一种隐语。徐教授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实地调查了薛家湾人使用的语言——邵句,发现邵句里的许多词汇都是历史上各帮派的传承,最早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宋代,个别词汇来自突厥语;现在大部分词汇是在原有词汇的基础上又新创造出来的;其语音、构词法、句法均属汉语系统。

    徐教授总结提出,薛家湾的隐语是由不同的汉族人群继承并创新而逐渐形成的,不是某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并重点指出薛家湾话已濒于灭亡,这种语言孤岛现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例。

    汪国胜教授对两位先生的演讲做了总结发言,他感慨说,从外国学者的研究中了解中国本土不为人知的语言,引人深思,就此可启发我们如何研究自己语言的各种特点。而对濒危语言的研究,汪教授认为十分有价值,他提到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就在搜集这些濒危语言的语料,这些语言倒回到几十年前还是很活跃的。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本中心几位研究人员和博士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自己的见解,两位教授认真聆听并予以耐心的解答,现场讨论热烈。

    在讲座开始之前,两位教授还拜见了中心名誉主任、我校资深教授邢福义先生,与邢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

    (通讯员:叶小双摄影:覃明婧)

    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为ccnu_yuyansuo

    扫下面二维码可快速关注华中师大语言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 上一条:本中心博士生参加“2018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一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并获二等奖 下一条:“二重证据法”的深化拓展和创新运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