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忠亮、谢飘飘:从语言变化透视社会发展(2022-07-20 11:34:14)
  • 从语言变化透视社会发展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典型的社会性。其中,网络流行词语的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发展。在此,我们选取“V+N类”(动词+名词)的双音节网络流行词语进行说明,因为双音节词比重较大,而“V+N类”双音节在该类词中比重最高。我们从《咬文嚼字》《语文建设》等重点研究新词语的刊物上共筛选出90个词语,通过研究近20年来的该类词语,总结和预测该类词语的发展动态,进而尝试以此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这对于网络词语的规范使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领域广阔 传播迅速

    “V+N类”双音节网络流行词语涉及领域广阔,既有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又有社会生活、医疗、教育、文体娱乐等方面。我们统计了90个双音节网络流行词语在各个领域中的占比,结果显示,日常生活领域占比最大,其后依次是经济、文体娱乐、游戏领域。这四个领域占比超过六成,表明网络流行词语经常出现在这四个领域中。此外,它们还广泛存在于政治、交通、法律、教育、科技、医疗、餐饮、股票等领域。

    在这些词语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播速度特别快。借助某一新闻事件或非正常社会现象,就能很快得到传播。二是信息波及范围广。我国网民遍布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某一社会热点很快就可以传播发酵。三是主流媒体的介入。一些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果主流媒体及时介入和使用,这种词语传播得会更快。比如“点赞”就出现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中,随后迅速传播开来。

    文化交织 心态升华

    “V+N类”双音节网络流行词语包含多种文化。一是集体主义文化,很多双音节网络流行词语包含集体主义文化思想。比如“退群”,一般被当作贬义词使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受到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二是外来文化,很多词语来源于其他语言。有的来源于日语,比如“抹茶”;有的来源于英语,比如“爬梯”来源于party。三是港澳台文化,很多词语来源于港澳台。比如“买单”来源于香港话中的“埋单”;“套牢”来源于香港,是个股市词语;“脱线”来源于港台地区,形容思维脱离线路。四是内地方言文化,内地方言对流行词语的影响同样很大。最典型的是广东粤语和福建闽语,比如“跑路”来源于闽南方言,念作“遭喽”,在闽南语中本字为“走路”,因某些坏事先逃避,类似“逃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同外界交流日益密切,加之网络的迅速普及,人们的心态越发从容,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比如,2005年流行的“解套”,是一个与股市有关的词汇,表明很多网民参与股市投资;2010年流行的“偷菜”与一款网络游戏有关,表明很多网民参与游戏;2015年流行的“盖楼”,则同很多网民参与网络社区互动有关;2020年流行的“甩锅”,则是很多网民对美国一些政客不作为的嘲讽。通过语言的发展亦可表明,人们的心态更加自信和从容。

    历时考察 反映变化

    为历时考察某一时间段流行词语在近几十年(1949—2021)的使用情况,我们选取了2000—2011年出现的新词语共计12个,包括“变脸”“打包”“洗牌”“洗脑”“推手”“解套”“抓手”“掐架”“亮剑”“刷客”“偷菜”“拼爹”。以这些代表词语为依据,尝试总结其规律,其中包括断续型、爆发型、突现型、过时型、低频流通型。

    断续型是指断续使用,某一时期量大,比如“洗脑”“变脸”。“洗脑”已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也有收入,但每个时期使用差异巨大。具体表现在某一时间使用频次特别高,随后进入低谷,1966年、2006年和2020年出现三次高峰。这有两个原因:出现高峰与某些事件有关;词语本身固有词汇含义和感情、形象、时代等附加含义丰富,表达多种情感。

    爆发型是指以前少用,最近流行且频率高,比如“抓手”“推手”。“抓手”已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也有收入,但每个时期使用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1995年之前很少使用,2002年突然增多,2012年达到峰值。这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与某些事件有关,比如2002年和2012年分别召开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八大,在两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多次提及该词。第二,主流媒体频繁使用,此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主流报刊,能从数据上反映主流媒体的使用频率。第三,既有本义又有隐含义,生动形象,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入手点和重点。

    突现型是指从未出现,最近流行且频率高,比如“亮剑”。“亮剑”已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也有收入,但各个时期使用也差异较大。2000年突然使用,之前在报刊中从未使用,2007年增长明显,2012年达到峰值。这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与影视作品有关,比如《亮剑》这部电视剧热播。第二,隐喻义丰富,指应战。第三,转喻手法,代指有实力。第四,展现意志和决心。

    过时型是指以前从未出现,最近出现但很快不用,比如“拼爹”“掐架”。“拼爹”未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也未收入。作为2011年网络流行词语,刚开始出现在网络微博中,2012年开始出现在主流媒体,流行一段时间后,2021年在《人民日报》中未再出现。流行一段时间但又逐渐消失,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某一不公平现象出现或被曝光。第二,人们渴望对不良事情的监督。第三,词语消极庸俗,所以后面较少出现在主流媒体中。相类似词语“掐架”也因庸俗不雅,最后消失在词汇系统中。

    低频流通型是指以前和现在偶尔出现,一直流通,比如“偷菜”。“偷菜”未融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现代汉语词典》也未收入。作为2010年网络流行词语,以前和现在都会出现,只是出现频率都比较低,但一直在用。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词汇含义有依据,从20世纪50年代“偷现实生活中的蔬菜”到2010年表示“偷虚拟菜游戏”。第二,表达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生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渴求。第三,语素“偷”感情色彩偏贬义,所以使用率一直不是很高。

    词语规范 利于发展

    当前,网络已影响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而网络词语的使用和传播则更加便利。通过网络流行词语,可以很好地追踪社会发展轨迹,总结相关领域变化,反映大众心理波动。针对网络词语的规范,我们要更加务实,针对不同类别的词语实施不同的规范,包括不需干预的词语、有条件进行干预的词语、需要坚决干预的词语。

    不需干预的词语是指已成为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部分,被语言社团约定俗成、被大众广泛接受、表达语义清晰的词语。这类词语不需要额外进行干预。有条件进行干预的词语是指以前很少用、最近突然增多的词语,以及以前从未出现、现在流行的词语。这些词语的构成往往较为复杂,并且其中包含汉语独有的文化色彩和隐喻用法,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要积极进行引导,使其词语语义更加精确。需要坚决干预的词语是指包含不健康、有损民俗、消极腐朽的词语,或表意模糊、使用率极低的词语。这部分词汇在一定程度上会污染汉语文化,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干预。尤其是在一些重要领域,比如中小学语文教学和主流媒体中,更需特别重视。

    一个词语能否流行下去,要考虑的因素很多。除了自身以外,还与一定的经济、文化、社会现象、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第一,表达含义丰富、反映社会生活的词汇流行时间长。比如“打包”“变脸”等,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现在一直流行,并广泛存在于各种网络平台及社交软件中。第二,表达优秀作品、隐喻丰富、充满正能量、主流媒体广泛传播的词汇流行度高。比如,展现意志和决心的“亮剑”、充满正能量的“点赞”等,就一直流行。第三,词语消极庸俗、感情色彩贬义的词语流行度低。比如“拼爹”“掐架”等,这类词语很快就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本文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9日“语言学”版)

  • 下一条:发挥“助教”制度的积极作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