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清华大学张美兰教授应邀来本中心讲学(2017-09-28 12:04:03)
  • 2017年9月26日,北京大学蒋绍愚教授和清华大学张美兰教授应邀莅临本中心,分别作了题为《近代汉语研究的新进展》、《常用词的历时演变与地域分布特点》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心主任助理匡鹏飞教授主持,中心其他研究人员及全体博士、硕士生聆听了讲座。

    匡教授代表中心对蒋绍愚教授和张美兰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两位先生的学术成就。

    第一场讲座由蒋绍愚教授主讲。蒋先生从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视野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更新和理论思考的深入四个方面对近年来近代汉语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蒋先生首先提及并肯定了域外汉语文献语言研究这一新领域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接着,介绍了学界在近代汉语词汇、语法的地域差异及语言接触对近代汉语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然后,讲解了以概念场为背景和利用版本异文这两种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新方法。最后,蒋先生强调,近代汉语研究需要根据充分的语言材料作出分析综合,把语言事实和演变脉络描写清楚,也需要作一些理论思考,理论思考可以使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深。

    讲座结束后,匡鹏飞教授对蒋先生的精彩报告作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报告高屋建瓴,信息量大,给大家多方面的启示,并特别强调了三点,即我们在语言研究中一定要处理好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已有成果与个人研究、语言事实与理论解释之间的关系。

    第二场讲座由张美兰教授主讲。她以日本汉语教科书《官话指南》及其不同方言译本所体现词汇的地域差异为例,为大家系统介绍了她在常用词历史演变地域分布特点方面所作的探索。张教授用大量语料事实证明了常用词在历史时间上“纵”的层次与在地理空间上所形成的“横”的分布具有某种对应性。她通过《官话指南》中官话、粤语、沪语用词所反映出的历史层次差异,展示了通语的演变与方言的演变两条线索的交织关联,揭示了语言发展演变的分化层次与语言接触的一些情况。张教授指出,现代汉语通语和方言的形成过程是汉语史和方言研究中长期未解决好的问题,因此基于历史文献的汉语词汇史研究一定要与基于方言比较的研究结合起来。

    匡鹏飞教授在对张教授的讲座进行总结时,指出张教授的研究非常深入,极富启示性和创新性,既诠释并细化了蒋绍愚先生提及的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新进展,也印证并发展了邢福义先生提出的语言研究“普—方—古”大三角的方法论,使大家深受启发、受益匪浅。

    (通讯员:余轶萍 摄影:段瑜覃明婧)

  • 上一条:汪国胜教授、谢晓明教授应邀出席第二届语言学博士论坛 下一条:姚双云教授新著《关联标记的语体差异性研究》出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