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千变万化的汉字拆分方式正在万“码”奔腾地大比拼,虽然它们都解决了汉字的计算机输入问题,但它们对汉字的不规范和无序拆分已经引起有关人士的担忧:键盘操作还能保留汉字的原汁原味吗? 自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世界上最复杂的方块文字实现了用26个英文字母的键盘输入,汉字一直在经受高科技的考验。有人认为,汉字的本意能否原汁原味属汉字本身历史沿革的范畴,键盘输入只是汉字利用计算机的一种方法,与汉字本身的内涵无关。 对此,研发了“字理码”并获国家专利的叶唱元先生说,中国的象形文字就像中国古建筑一样,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地位。历代都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但如果不尊重古建筑原有的风格特点,虽然古建筑尚在,但建筑风格和内涵会失去历史的真实。就像汉代建筑被后人用明代的风格修缮了,造成真正汉代建筑的消亡。 叶先生举例,目前使用率较高的一种编码拆字方式就很不合理,与以往的汉字知识相悖。如“隹(zhui)”,是一种短尾鸟,在各种汉语词典中都是独立的部首,但在此种编码中,这个完整的字根就被肢解为左右两个部分。而有些明显的合成字,却成了字根。 一位汉字专家曾经警告,不能把汉字的本意随便演绎成没有根据的故事。他举例说,有的幼儿园老师为教学方便把“奶”字左边的女字旁解释为代表奶奶的性别,右边是一位弯腰驼背的老奶奶拄着拐杖。一位学生在遇到“仍”字后,立即认定这就是“爷”字,根据“他”和“她”的区别,判定这是位男性老人。 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张书岩研究员说,现在的汉字输入方法追求的仅仅是输人快捷和学习方便,对汉字本身含义的研究和真实反映有不同程度的欠缺。仅仅作为一种输人方法,不能苛求太多,但一定要分清使用的地方。有的小学就教学生使用,是极为不合适的。幼小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汉字的构成和意义,造成错误信息输入甚至形成错误概念,教师一定要跟学生讲明,汉字本身不是这样构成的,以免影响汉字文化的准确传承。 据了解,目前汉字的输人方法已有上千种,而且每年都有新的编码申请国家专利,但不少输入方法都是规则复杂,需要使用者死记硬背,付出很高的学习成本。一般来说,好学的不好用,好用的不好学,便于写作的不便于录入,便于录入的不便于写作,费手不费眼,费眼不费手;学、用费事的汉字输人法错误率低,,不费事的错误率高。 叶昌元先生认为,一种好的编码应该在“实用与文化特质保护”中进行优化。 国家语委计算机语言研究室的肖航先生说,教青部信息管理司最近已经出台了《现代汉语部件规范》,此规范约定了汉字拆份的最小部件,规定汉字拆分要尊重汉字的字源、字根,并建立了汉字输入方法的评审机制。一种汉字输入方法能够获得国家专利,说明这种编码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但并不能代表它符合《现代汉语部件规范》的标准,可以作为产品发行。今后各种汉字编码都要符合《现代汉语部件规范》的标准,汉字编码的混乱无序状态有望得到有效地控制和改善。(严 桦) (转自《中国青年报》2002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