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的语义分布及其语法意义 引言 从句法分布上看,“着”主要呈现出如下分布形式〔1〕: (附图 [图]) 句法分布是语言单位的重要属性之一。但是为了了解语言单位的内在结构,必须通过句法分布来进一步描写语言单位的语义分布。本文以“着”的上述句法分布为线索,探讨“着”所出现的语义环境,继而概括“着”的语法意义,并讨论相关现象。 一、“着”的语义分布 1.1 V着 “V着”是“着”的最简分布形式。独立成句的“V着”一般是祈使句。如: 听着! 躺着! 这种句子表达的意思是,要求进入某种状态或保持某种状态。有如下扩展式: 听着点儿! 想着点儿! 看着点儿! 学着点儿! 能够有扩展式的“V着”中的“V”,一般指具有均匀状态的动作,如听、看、想、学、拉、扶、拽等。非均匀状态的动作,没有这种扩展式。如: 躺着点儿(×) 吃着点儿(×) 踢着点儿(×) 打着点儿(×) 在“躺、吃、踢、打”类动作的过程中,动作会发生态质的变化。 有扩展式的“V着”表示要求保持某种状态,无扩展式的“V着”表示要求进入某种状态。 1.2 SV着 “SV着”可具体分为如下几类。请看例句: A 交通艇向前疾驶着。 B 灯笼在那儿挂着。 汽车在公路上飞奔着。 菜在桌子上摆着。 东郭先生在路上走着。 花在花瓶里插着。 A类的S和V之间有一种“施事——动作”的语义关系, 全句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可以说是一种动态句;B类的S和V 之间没有直接的语义选择关系,全句呈现出静态的特征,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句。 A类的语义结构可描写为:施事——动作的状态呈现(动态句) B类的语义结构可描写为:主体——处于某种状态(静态句) 1.3 S(,1)S(,2)V着 请看例句: 汽车门开着。 大门口灯亮着。 这类句式的语义结构是:某处——某事件 例句中的“汽车”可视为广义的处所,因为这类句中的S(,1)和S(,2)之间必有一种包含关系,即S(,1)包含S(,2),正因为如此,可有如下转换式: 汽车的门开着。 大门口的灯亮着。 但是转换前后的句子的语用结构不一样了。转换前,处所是话题;转换后,处所不是话题,处所所修饰的事件的主体成为话题。而且,转换前,事件是说明;转换后,事件中的状态成为说明。 另一方面,由于此类句式的语义结构是:某处——某事件。因此事件中的主体也可后出现,形成如下句子: 汽车开着门。 大门口亮着灯。 但是,转换前后的语用结构也不一样了。转换前,语义重心是事件的状态;转换后,语义重心是事件的主体。 1.4 SV着O 从语义上看,SV着O可具体分为如下几类: A 大家唱着歌。 B 屋里开着会。 C 台上坐着主席团。 妈妈读着信。 外面下着雨。 床上躺着三个人。 A类中的SVO的语义关系是“施事——动作——受事”,其动态性较强;B类中的SVO的语义关系是“处所——不及物动作——施事”;C 类中的SVO的语义关系是“处所——动作——主体”。B、C 类是一种静态句。 1.5 SV(,1)着V(,2)(O) 先请看例句: 小王蹲着吃饭。 小李躺着看书。 很明显,从语义上看,V(,1)是V(,2)的状态(方式也可看作是状态的一种抽象形式)。 此类句式中的V(,1)和V(,2)一定不能同形,而且V(,1)很少有扩展形式,而V(,2)却可以有较自由的扩展形式。如: 李明眼看着被那个人抢走了钱包。 小王笑着把小李推到了旁边。 这说明,V(,2)是结构中心,V(,1)是语义重心。 1.6 SV(,1)着(O)V(,2) 请看例句: A 他抓着我的手不放。 B 他按着爸爸的话做。 我们租着房子住。 我顺着河边走。 A类的O可以省略。省略后同1.5中的句式。B类中的V(,1)是V(,2)的方式。方式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状态。 1.7 SV(,1)着V(,1)着,(S)V(,2) 先请看例句: 小王说着说着,就掉下了眼泪。 孩子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从语义上看,V(,1)是V(,2)的一种伴随状态。有时V(,1)中可以省略一个V。如: 小王说着,就掉下了眼泪。 1.8 V着X 请看例句: 躺着舒服,站着不舒服。 看着好看,用着却不方便。 这类句中的“V着”实际上是一种条件, 即作为一种状态存在的条件,因此这类句子可有如下变换: 躺着(的话)舒服,站着(的话)不舒服。 看(的话)好看,用(的话)却不方便。 这类句中的X实际上是一种主观评价,因此可以说: 我认为,躺着舒服,站着不舒服。 可见,这是一种评议句,即对作为条件的状态进行评议。因此其语义结构是: 状态条件——评议 这样,我们可以用下表归纳“着”在各种句式中的语义特征: 句法形式 "着"的语义特征 V 着 进入某种状态或保持某种状态 SV 着 主体呈现某种状态 S(,1)S(,2)V 着 某处存在某种状态 SV 着() 主体处于某种状态 SV(,1) 着V(,2)() 动作的状态 SV(,1) 着(())V(,2) 抽象的状态(方式) SV(,1) 着 V(,1) 着,(S)V(,2) 伴随状态 V 着 X 评价状态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着”所表示的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在不同的句式中呈现出不同的态势,我们把这些不同的态势看作状态的不同的语义变体。 二 动作的三种态势 从语义上看,动作有三种态势。这可用下图表示: B ┌──────────────┐ │t(,1) │ │ │ A │ │C │t(,0) │ ───────┴──────────────┴────→ T(,0) T(,1) T(,2) T系列代表动作的外部时间,即动作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