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
《寄父家书》
本书收录了邢福义先生1955年至1991年间寄给父亲的两百多封书信。父爱如山,父子情深。邢先生父亲邢诒河老先生珍藏着儿子的书信,并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在其基础上,邢先生及其家人整理成书。这些书信不仅记录了邢先生的人生经历,还勾勒了邢先生从20岁的翩翩学子到著名语言学家的成长之路,呈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雨人生和家国情怀。
11月14日,邢福义先生《寄父家书》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座谈会由商务印书馆、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北京校友会支持。主题为“新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分别致辞,学界专家陈章太、戴庆厦,邢福义先生的学生李宇明、萧国政、冯广艺、石锓、柯建刚,以及《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等出席并发言,海内外学界专家陆俭明、周清海、田小琳、张振兴、马重奇,以及邢先生的学生屈哨兵、宋晖发来视频或书面发言,华中师范大学汪国胜总结发言。座谈会由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主持。
于殿利在致辞中指出,这本家书的语言虽然平易朴实,但字里行间都透出了浓浓的父子深情;家书虽是小切口,但反映了大时代的变迁。黄永林在致辞中表示,家书是爱国教育、家风教育、励志教育的鲜活教材,邢先生的个人成长告诉我们,不忘本、拼搏奋斗才能成大业。张振兴概括了家书最大的特点“真实”,所有的书信,真实记录了邢福义教授求学、做学问之艰辛,也真实记录了邢福义教授对父亲、对家人、对亲朋、对师友、对学生的一生真情。田小琳认为,这本《寄父家书》告诉人们,做父母的,做子女的,应该如何互相关爱,互相疼惜,应该如何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这说的似乎是家事,可家事又何曾与国事、天下事分开过呢!
于殿利
黄永林
专家们充分赞赏了书中反映出的邢先生的人格魅力。先生常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从容心态看待世事,对待别人对自己的毁妒,先生也泰然处之。周清海说,邢先生身上充分体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华风骨。李宇明赞扬先生具有“恪守孝悌伦常,践行男儿担当”“踏踏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气质。陆俭明认为,正是勤奋、探索、创新、求实的学术精神,和低调、谦逊、乐意提携后学的品格与风貌,让邢先生赢得了学界的点赞与敬重。
陈章太
戴庆厦
李宇明
大家高度评价了邢先生的学术成就。戴庆厦说,邢先生做研究,在学术道路上矢志不渝,一路走来从不懈怠。陈章太将邢先生的为人和治学概括为24个字:“品格高尚,富有爱心,治学勤奋,成就卓著,做事认真,讲求实效”。宋晖认为,这么多年来,邢先生一直在“赶路”,“各种事情”催得紧,“欠债”太多,有书稿、有文章、有讲学、有评审、有会议、有学科建设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债”把他压得无暇欣赏路上的风景,但同时也使得自己成了最美丽的那道风景。在紧张“赶路”中,邢先生凭借自己的努力、毅力、信念、信仰而著述丰硕,蜚声中外。
梁 枢
萧国政
汪国胜
专家们认为,《寄父家书》不仅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书”,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史书”:著名语言学家成长的史书、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史书、现代中国变化和发展的史书。这部书不仅是邢先生个人或其家族的一笔财富,更是社会的一笔财富。
柯建刚
冯广艺
石 锓
周洪波
邢先生在《寄父家书》中写道:“当今的中国人,重视外国理论的引进,但也懂得,再好的理论,都必须适应中华水土,才能在中华开花结果。”对“中华水土”的重视,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自觉,更是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