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一次聆听老师的讲话,收获都会很多。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盲目的学术崇拜,而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先生确实是言传身教的大师。这次听了《“复制”与“抄袭”》后,感触更深,我所有的感受都汇成先生之前给我的两句教诲:“要有思考的素质,更要有勤奋的品质”。是的,如果不会思考,再好的选题也会波澜不惊一片平庸;而没有勤奋的品质,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对此,先生一路娓娓而来,绝对没有任何枯燥的说教。很多人对细小的问题都一笑而过,但先生却绝不肯轻易地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如转引先生文章的《语言科学问题》封面上陌生的字母符号,先生硬是靠着自己的追踪思考弄清了它们的归属与涵义,并且还拿来教导我们这些莘莘学子:这绝对是别具一格的思考范式。当很多与先生同龄或年少于先生的学者也许连电子邮件都疏于使用的时候,我的先生做出的电子讲义简明精确、生动有趣,更兼时尚美丽,甚至连21世纪的大学生都赞叹不已:这绝对是周伯通式的勤奋。如此而来,先生成为大师、成为名家、成为众多学子心中智慧与学术的高峰,就是自然而然的了。这样的学习态度与工作方式,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当然,我坚信,我的先生一定还会继续攀登更高的学术高峰,拥有更多的人生智慧。在他攀登的路上,我想一定还有很多学子会与我一起去追随先生的脚步:踏实、稳步前行……(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 王玉红)
2. 在得知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复制与抄袭”后,我想,讲座肯定与学风建设有关,邢老师应该会指出学术界抄袭成风的方方面面的事实,以此教育我们遵守学术道德与规范。听过讲座后,我才发现,原来我想错了。
我一直认为“复制比”是一个十分先进的学术鉴定方法,根本没想过它有什么缺陷或漏洞,然而邢老师却认为“复制比”不能成为评定论文抄袭与否的唯一根据,因为有些评述性文章不可避免地要在大量引用原文的基础上才能展开评述,对于这些文章而言,“复制比”显然就不适用了,所以,邢老师认为要判定一篇论文是否抄袭,除了要考虑“复制比”之外,还要结合专家的审定。
很小的问题,甚至对我来说都不成为问题的问题,却让邢老师提出了问题。以小见大,为什么邢老师能写出那么多优质的论文?仅此一例就可以说明问题。做学问,贵在思考,知识无大小。(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 张强)
3. 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不得不离开了语言所,回单位,边工作边做硕士论文。虽然离开了语言所,但我还是习惯了每天要点击一下语言所的网页,看看语言所最近的新闻。前两天看到邢老师讲座的通知,很遗憾,由于在异地工作不能赶到现场去聆听,今天周末,浏览语言所的网页,看到了一些博士生的留言,我也想加入这个讨论之中。
最近由于写硕士论文的需要,我认真读了邢老师的一系列论文,很有感触!以前总觉得大家写的文章肯定很难读懂,因为闲时也常常翻看语言学的期刊,很多论文都让人觉得云里雾里,可是认真读了邢老师的论文后,才发现,真正的研究,是用通俗的话语把问题说清楚,用严谨的逻辑去论证,而不是把问题越讲越让人觉得晦涩难懂。
第二点感受就是,细微之处皆学问。其实,邢老师的很多文章论述的问题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可是,我们从未发现,原来,这是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而且,就是这些不算显著的问题,能够用通俗的语言、严谨的逻辑论证清楚,都能体现一个人的功底的。
第三点就是一种坚持的精神。我能看到邢老师最早的论文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发表于《中国语文》上的。几十年过去了,邢老师仍然笔耕不辍,这种坚持的精神,真的让我钦佩不已。我想,一个人坚持一份职业可能相对会比较容易一些,而几十年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去坚持,真的太不容易啊。因为,职业是为了糊口,有生存的压力;而事业是发自内心的追求,是自己给自己的动力,邢老师这是一种自我坚持,并且是几十年的坚持,真的很让我们感动! (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生胡茜)
4. 听了邢先生《复制与抄袭》的演讲后,感触很多,受益匪浅。先生语重心长地指出,在学术追求的道路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勤于耕耘,勤于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而对于当今学术界的愈演愈烈的抄袭之风,先生用生动具体的例子,让我们领悟到文品高洁的宝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个人学术生涯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能够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勇于抵制学术不端的不良风气,还学术界一片净土!(中外对比博士生 王艳)
5. 听邢老师报告之感想
首先折服于邢老师的渊博学识、儒雅的品性和丰富的人格魅力,仔细一想,深感幸运的是,能在自己的求学道路上,能有幸与这样的大家近距离接触,聆听他的治学和做人之道,感受他的思想魅力,实乃我辈之幸!
从邢老师的治学方略中,深感自己有太长的路要走。自己学识的疏浅,需要自己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好好为自己补课。
邢老师的“练好人字、摆对品字”的教诲,让人体会到学问之道,先在做人。“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更是字字珠玑,让我们体会到先生的崇高品性。我们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练好人字。(英汉对比博士生 张友文)
6.从邢老师的讲座,我体会如下: 1. 做人之道。“做蚂蚁,不做螃蟹”“练好人字,摆好品字”。人要有志向和抱负,加上不懈的追求,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2. 学问之道。“否定—超越—再否定—再超越”。做学问要敢于质疑,善于发现,勤于论证,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英汉对比博士生 易红)
7. 对来自新疆最边远城区的我而言,能读邢老师的书稿,能亲耳聆听邢老师的报告、讲座,是莫大的幸事。错过了上一讲座很遗憾,但邢老师一直以来就激励、影响着我们。
我要学习邢老师治学的脚踏实地,务实求真。以五点治学原则为准则,在学习、研究、教学过程中尊重语言事实、文献事实、生活事实、自身事实,不用虚假的东西,更不用虚假的东西沽名钓誉。
我要学习邢老师治学的“小气”——细微之处皆学问。邢老师着手研究的许多问题都源自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小节,但老师发现并揭示出其实在,小题大做得硕果。
我钦佩邢老师作为学者的“大气”——致力于中国语言学本土化发展、致力于中国特色语言学流派的建立。自身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坚持研究,一批批“华家军”日渐成熟,一件件“华家军”成果亮相……无不浸润着他的心血,年事已高但激情满怀为着理想前进。(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 薛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