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简介(2025-02-09 15:52:33)
  • 丛书简介:

    汪国胜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丛书》作为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项目成果,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筹划实施并组织编纂,已出版30部。丛书主要收录两方面的成果:一是单点方言语法的专题研究,二是方言语法的专题比较研究。该丛书的出版,对于单点方言语法研究的深入推进,汉语方言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以及整体汉语语法面貌的全面揭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24年出版以下4部:

    1.汪国胜主编,彭兰玉著《衡阳方言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3

    2.汪国胜主编,叶祖贵著《固始方言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3

    3.汪国胜主编,曾毅平著《石城方言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3

    4.汪国胜主编,阮桂君著《宁波方言语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3

    丛书总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汉语方言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方言语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方言语法在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容小觑的差异,另一方面,共同语(普通话)语法和历史语法的深入研究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支持。

    过去人们一般认为,跟方言语音和词汇比较而言,方言语法的差异很小。这是一种误解,让人忽略了对方言语法事实的细致观察。实际上,在南方方言语法上的差异还是不小的,至少不像过去人们想象的那么小。当然,这些差异大多是表现在一些细节上,但就是这样一些细节,从一个侧面鲜明地映射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比如湖北大冶方言的情意变调,青海西宁方言的左向否定,南方方言的是非型正反问句,等等,这些方言语法的特异性表现,既显示出汉语方言语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可以提升我们对整体汉语语法的全面认识。

    共同语语法和方言语法都是对历史语法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作为整体汉语语法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共同语语法还是历史语法,有的问题光从本身来看,可能看不清楚,如果能将视线投向方言,则可从方言中获得启发,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和证据。朱德熙先生和邢福义先生等关于汉语方言语法的许多研究就是明证。可见方言语法对于共同语语法和历史语法研究的重要价值。

    丛书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筹划并组织编纂,主要收录了两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单点方言语法的专题研究(甲类),如《武汉方言语法研究》;二是方言语法的专题比较研究(乙类),如《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其中有的是国家或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有的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学术结晶,有的是博士学位论文。就两类成果而言,应该说,当前更需要的是甲类成果。只有把单点方言语法研究的工作做扎实了,调查的方言点足够多了,考察足够深了,有了更多的甲类成果的积累,才能更好地开展广泛的方言语法的比较研究,才能逐步揭示汉语方言语法及整体汉语语法的基本面貌。

    出版本丛书,一方面是想较为集中地反映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成果,助推方言语法研究,另一方面,也是想为将来汉语方言语法的系统描写做点基础性的工作。丛书能够顺利面世,得力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林编辑的全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丛书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盼能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指正。

    汪国胜

    202151

    汪国胜:《大冶话的情意变调》,《中国语文》1996 年第5期。

    汪国胜:《从语法角度看〈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方言》2003 年第4期。

    汪国胜、李曌:《汉语方言的是非型正反问句》,《方言》2019 年第1期。

    朱德熙:《从历史和方言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方言》1993 年第2期;邢福义:《起去的普方古检视》,《方言》2002年第2期。



  • 上一条:“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丛书”简介 下一条:本中心2024年获奖成果推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