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语言大学吴福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永龙教授莅临本中心讲学(2023-06-14 16:36:45)
  • 2023年6月13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吴福祥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杨永龙教授应本中心邀请,莅临本中心讲学,与中心师生在会议室举行座谈会,分享团队当前研究成果。座谈会由中心主任汪国胜教授主持,中心多名研究人员及博士生参加了座谈。

    吴福祥教授主要从事语法化、汉语历史语法、汉语历史词汇与历史语义等方面的研究。本次座谈中,吴教授重点分享了研究团队有关汉语语义演变的研究成果。吴教授从词源学传统语义学研究讲起,指出传统语义学的研究弊端,详细梳理了当前认知语义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并结合国内外有关词汇发展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研究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展望。吴福祥教授提到,汉语的语义学研究自小学起,拥有悠久的研究历史,如何把语义演变的研究尽可能科学化、规范化,词汇演变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在起作用,跨语言的词汇演变究竟存在哪些规律性的模式,这些规律性的研究模式反映了怎样的发展方向是其研究团队未来将要继续探索的问题。

    杨永龙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史、汉语方言语法和语言接触。本次座谈中,杨教授重点分享了研究团队有关西北方言青海甘沟话的研究成果。甘沟处于青海与甘肃的交界地带,是多民族聚居地,因此甘沟属于语言接触的前沿地带,产生了具有混合语色彩的甘沟话。杨教授指出:甘沟话的词汇系统、语音系统与汉语方言大体一致,但在语法上呈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如SOV语序、非指人复数标记、特殊的“反身+领属格”标记、后置连词,以及与“汉语动词+趋向词”、“动词+补语”等格式不同的表示动作持续的标记等。随后,杨永龙教授以“坐”字为切入点,详细说明了其句法属性、语法意义、来源、演变路径及其与周边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

    在提问环节,在座师生就“甘沟话是否是阿尔泰语系的人转用汉语产生的”“持续体标记的不同来源”“手部动词向言说动词演变的原因”“语义演变是否还存在其他机制”等问题先后向两位教授请教,他们一一作了细致解答。

    最后,中心副主任匡鹏飞教授对本次座谈会做总结。他指出,两位教授的报告对我们今后的汉语学习和研究带来了很多启发,提示我们不仅要从“普-方-古”大三角的思路建立“整体汉语”的观念,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对民族语言、境外语言的了解,具有语言类型学的眼光,从而更深入地发掘汉语的特点、探究语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共性规律。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本次座谈会圆满结束。

    通讯员:徐亚新

    审 核:朱 芸

  • 上一条:邢福义、汪国胜主编《现代汉语(第2版)》入选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下一条:我校举行对口贵州省榕江县教师普通话培训志愿者工作启动暨经验分享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