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福义教授著作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13-06-03 19:49:25)
  •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结果,本中心名誉主任邢福义教授的著作《语法问题献疑集》喜获一等奖。这是邢教授继第一、第二和第四届之后,第四次荣获该项奖励的一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奖励,四次荣获一等奖,不仅在全国语言学界绝无仅有,在整个人文社科学界也不多见。

    《语法问题献疑集》是邢福义先生继《语法问题探讨集》(1986)、《语法问题发掘集》(1992)、《语法问题思索集》(1995)和《语法问题追踪集》(2008)之后的第五本论文集,于200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共40万字,收入了作者2002年至2008年期间发表与语法有关的各类文章50篇。其主体部分,分为五组:第一组,讨论学科发展与相关问题;第二组,对语法事实进行“表-里-值” 的小三角考察;第三组和第四组,对语法事实进行“普(现代汉语共同语)-古”和“普-方-古”的大三角考察;第五组,讨论学人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及有关问题。

    这部著作,标志了作者进入古稀年段前后研究路数的递拓和学术理念的提纯。一方面,它反映了“小句中枢”理论和“两个三角”动态立体研究思路的的推进与深入。另一方面,它鲜明地表明了强调三个互补、提倡学派意识、加强理论建树、深化事实发掘、推崇朴学精神、跟上时代步伐等多种学术理念。综观全书,既讲求理论高度,又讲求理念深度,更重视事实验证,各组文章重点明确,有机联系,具有论实交合经纬纵横的包容感,反映了作者数十年的研究功力。该著作一出版,便引起学界的关注,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光明日报》曾发表专文《读〈语法问题献疑集〉》,分析其理论贡献与研究理念,强调其新的突破,并特别指出作者是在有意识地做着“大语学”的研究尝试。在多种学术刊物上,该著作多次为学者们所推介或引用。此外,该著还曾于2011年荣获武汉市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据悉,本次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选工作,经历了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等多个环节,最终共有830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250项,三等奖518项,成果普及奖17项。我校申报的成果在这次评奖中取得优异成绩,共有20项成果榜上有名,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

    (匡鹏飞)

    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揭晓

    链接:http://ling.ccnu.edu.cn/web/1/showinfo/showInfo.jsp?id=1416

    教育部社科司负责人就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答记者问

    链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271/201304/150150.html

  • 上一条:《语文研究》主编李小平研究员来本中心访问交流 下一条:邢福义教授四获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