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正文
黄流中学退休教师陈泰豪: 邢福义,您是我们海南的骄傲
  • 2016年初,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决定拍摄“荆楚社科名家——邢福义”专题片。8月7日,笔者有幸随湖北广播电视台摄制组去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邢福义先生的旧居进行了采访。黄流镇镇委邓耀书记、黄流中学张建琼校长、黄流中学退休教师陈泰豪接待了我们。

    邓书记说:我们黄流素有“商贸黄流、文化名镇”这个称号。黄流自古以来就有重教育的传统。黄流人不管家里多穷,首先都要把孩子抚养上学,让知识来改变孩子的命运。邢福义先生就是从我们黄流走出去的大学者,邢福义先生刻苦学习、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激励着我们黄流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邢福义先生是我们黄流的骄傲。

    黄流中学校长张建琼说:我和福义教授是二初同学,又是琼台学友,后一同当教师,先生能走到这样的高度,真了不起。福义教授1949年9月至1952年2月,在我们黄路中学读书。福义教授在我们黄流中学六十年校庆时,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黄流中学怀想》影响很大,我们黄流中学一直以来都以这位杰出校友而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站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回望邢福义教授走过的沧桑岁月,在漫漫的人生路上,有几人能最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先生时时谦和,处处尽展芳华,既光耀于乡帮,又蜚声中外。邢福义教授是汉语语言学界的一颗明珠,是我们海南的骄傲,我们为先生而自豪。

    黄流中学退休教师陈泰豪带领我们参观,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邢福义先生的故事。

    邢先生旧居门楼上方正挂着“黄中村五队2号”的门牌。旧居由正室、铺子楼和门楼组成,是他祖父所建,长期由他三叔邢诒江居住和维护,文革后期黄流琼剧团曾在此排练过,由于年久失修有些破损。2014年春,先生的女儿邢孔昭女士出资十万,加上邢氏族亲捐资,维修了旧居和一段水泥道。

    我们进入文化长廊,看到保留原状的门楼还熠熠生辉。门楼上两个如足球大的圆圆的窗眼像两颗明亮的眼睛亲切地看着来者。“清晖小阁”的横额显出雅人闲居之象,门楼两旁挂着用木板制作的楹联,是福义先生手迹,丹漆朱写:“人气暖黄流眼底春夏秋冬处处青枝绿叶,地势旺崖州耳际东西南北声声爆竹弦歌。”

    我们移步到《邢福义先生学术陈列室》,看到的是先生的学生汪国胜教授的亲笔敬题,门联也是先生的手笔“跬步行千里,毅力盖万金”。管理人员帮我们打开门后,我们便进去慢慢品读着先生学术路上的丰采宏韵。桌子上陈列着先生著作

    陈泰豪老师说:邢福义先生学富五车,著作等身,成为中国汉语语言学界的一面旗帜,说到底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他的成长,离不开家乡文化对他的熏陶和影响。邢氏始祖邢梦璜是举人出身,学养深厚,贤良恭谨,声望甚隆,当年在黄流开启了读书兴教的时代,黄流历代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举人、贡生将近60人,翻开光绪《崖州志》人物表,其中有不少记载古代黄流人士的卓行故事。最为显赫的当为明代岭南巨儒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钟芳,还有过琼初祖邢宥,他的《勉学》诗“希贤希圣又希天,治国齐家此一身,德业文章传世久,我今宜勉自童年”。在家乡流传很广。

    在黄流,认真追思自宋至清以来的灵魂人物,尽可能触摸到黄流成为海南文化教育重镇,全国文化艺术之乡的底蕰,文化黄流所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地方名词概念,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积绽源远流传的意象理念。

    (一)苦难童年—在祖父膝盖上听“古”

    邢福义,1935年5月(阳历6月)30日出生(乙亥年,生肖属猪)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系海南省乐东县黄流镇黄中村人。他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异母弟弟。邢先生出生于多灾多难的岁月,1岁时,抗日战争爆发,他父亲邢诒河考入黄埔军校14期,就一直离家从军抗战,12年后才回家,他3岁时,日本鬼子侵占了黄流,到处烧杀抢劫,在新荣村一次就枪杀18个弟兄抛进水井,家乡沦陷,一片狼藉。邻近他家的六房书院和陈氏大宗都住进了日军。

    他的祖父在家乡口碑很好,平易近人,宽容豁达,善良爱帮助人。祖父不识多少字,但会讲“古”,平常也爱跟人对对子。他每天教福义认字,背《三字经》、《百家姓》,让福义坐在膝盖上听《薛仁贵征东》的故事,每次福义都听得入迷,还不时提出些问题。祖父不是私塾先生,只是老药童,只教福义整体认读《薛仁贵征东》,遇到疑难的合体字,就教窍门说:“有边读边,没边读中间”,教的是属于闽方言的黄流话,不求字字过关,只求整体意会。有些字他祖父只会读不会写,就教读,不教学,字的点横撇捺、部首偏旁,笔画笔顺,都不作训练。有时福义学习认字怕困难了,祖父就在他耳边唠叨着一句老语:“猪往前拱,鸡往后扒”鼓励鞭策他。这句老语却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脑子里影响了他的一生。

    邢福义先生生性聪明善辩,遇问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就什么都找来看,十岁之前,他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等旧书,凡是村子里能找到的旧小说他都想方法找来读,读后并能讲给别人听,是村子里出了名的书童,是人人喜欢的孩子。

    他祖父人缘很好,每天晚饭后左邻右舍都喜欢到他家货铺乘凉讲古,漫说人生。

    钟芳、张隽、海瑞的故事对他的人生影响很大,从小便在心里种下读书为民的种子。后来祖父不幸去世了,他悲痛不已,披着麻衣长跪灵堂前,哭得声哑泪断,亲人都劝他不住。他对祖父如此深情,让乡人宗亲惊叹不已。

    (二)少年玩伴—戏“对”寄宏愿

    福义小时候有二个最好的玩伴,一个是邢孔星,一个是陈泰钦,三人都是同居住在中南坊六房书院东侧,平时喜聚在一起,常结伴到面前海玩。日本鬼子在沙滩上留下的暗堡成了他们捉迷藏的去处,高高菠萝树上的花果成了他们的抢手货。他们一会儿从高高的烟墩上跳将下来,一会儿在沙沟里追赶山马,一会儿在海滩上追捉走马蟹,玩得开心尽兴。

    有一次在海边玩遇到暴雨,他们跑回到载公园的关公庙躲雨,看着关公高大威武的神像,胆大的孔星走进去摸弄关公刀,叫快进来;福义有些胆小,先跑了出来,连说对公不敬,被公“积”(神上身,让你动弹不了),还是泰钦比较虔诚,站在外作捐拜了拜。岁月匆匆,他们三个都长大成人,参加工作,有家有业,现在还有来往。福义成名出书后回乡常给琼台学友建琼等友人送书留念,后来还给泰钦的自传《奋进人生》作序。

    有一次,他们忙完了家务,又趁空一起跑到海边挖山马,当带着“胜利品”一齐回到福义家,准备火烤山马小宴的时候,福义的祖父看到他们个个泥沙满身,回得又晚,真的生气起来,手拿棍子像要打谁的样子,先罚福义背《三字经》,再罚他们作对子。家翁说对对子必须有一个字钳住自己一个名字,谁先出句,孔星也是村里对对子的高手,用手一抓光光的脑瓜就先亮出上句:“星拱天上月,”福义右手一挥出句“仗义人中龙,”接着泰钦也不示弱:“深山寻陈香”,家翁认真申读一下,孔星对嵌:“星”字,福义对带“义”字,泰钦对显“陈”字,判平。家翁又来了兴趣,又提出,再比试,说这次要难一点,对对中要有“山”有“水”的。这次是福义争先出句:“男侬洋里鸭群散”孔星马上对上“北山枝上一鹭飞”,不等泰钦再对上,泰钦和孔星的妈妈吵囔要来抓人回去吃饭,家翁高兴地把三个孩子搂紧怀里,不停地摸着他们的头,仰天长叹:“中南坊要出新星了”。几十年后家翁的话就给言中了。

    (三)一张衫照-----舔根情笃

    邢福义先生成功了,出名了,可先生忘不了他的“根”在黄流,他始终挂念着心中的家人朋友,始终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先生虽然在汉城生活了几十年,但他血脉里流淌着的还是黄流人的血,骨子里头还保留着家乡人勤劳朴实的本质。

    2013年1月13日,邢福义先生回到了黄流老家,在旧居和家人合照留影,画面上大小17人,先生衣着朴素,笑着和胞弟并坐一起,和亲人坐在一起,十分亲密,让外人来猜彩照中的邢教授是哪一位?很难一下子指认出了,先生那么高的名望和地位,全然没有出国讲学时的那种风流潇洒,凤翥龙翔的那种派头,倒是像庄稼汉的憨厚模样,谁看了留影都会肃然起敬。

    (四)披文写意-----诗“序”乡情

    1984年3月23日,福义先生在《海南日报》上发表了一首《浪浪沙.春节还乡》,“一路减衣衫,一路观瞻。岛南风暖椰林欢。更有南天擎一柱,装点江山。仙子应开颜,春住间,天涯儿女赛中原,挥笔如橼。先生心向海南,海南的情感湿透纸背。

    先生浓浓的乡愁情结多见于他发表在报纸上的序言和诗文。先生先后给乡友的书,村志、校志,崖州民歌,邢氏历史文化长廊作序,先后在报纸杂志发表诗文赞颂美丽的《黄流民歌》,颂扬“文化黄流海南文化的奇葩”。邢福义先生的篇篇序作,章章美文,深深渗透着先生时时不忘家乡水,处处不忘家乡情。

    1998年11月22日,邢福义先生又写了一篇散文,《年年岁岁、春夏秋冬》,发表于《海南日报》上,先生把春夏秋冬比作人生四季,有了冬的蛰伏,才有春的萌动;有了夏的奋发,才有秋的收获。人生心路诗为证,先生立志奋发,钟情海南,披尽翠绿报阳春。

    2012年12月,邢先生在《海南日报》发表了《邢梦璜与文化黄流》,为了更全面理解先生散文的内涵意蕴,我们走访了黄西村水井山的邢梦璜墓地,当我们拾级走上香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墓后的一副对联:“水溢清香流万物,井喷丹汁毓群英”。坟堂的东西两侧都刻写着邢梦璜的两首诗文,东侧文是”浮沉深浅自交加,枝向南横由北斜。老态枕流还漱石,孤情歌岸更笼沙。小溪日引参差路,曲涧波摇冷淡花。疏影舍香低拂水,梦魂应在远山家。”我们又绕到两侧品读另一首诗文,感觉到这不是文化黄流,诗化黄流的剪影吗?从这里尽可能的触摸到黄流成为海南文化教育重镇的脉络。

    对邢福义先生家乡情结的解读,我们还可借老家的旧居《邢福义学术陈列室》来诠释,笔者睹物思人,先生为么把那么贵重的学术陈列安放在旧居祖父留下的货铺,我想:一是寄托对祖父深切的怀念,二是对童年受祖父膝盖讲古启蒙的回报;三是传播文化启迪后人。看着陈列的书号、文号,篇篇沉甸甸,册册闪光芒,学术上先生脚印绵延,探索追新,彩照凝辉。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高尚人格照亮屋宇,照亮海南,照亮世界。

    深厚的历史文化滋润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们思想、精神、气质。从黄流走出去的人,秉承着“文化黄流”的恩泽,福义先生旧居门楼的一副老联概括得好“诗书传家后人才俊显泽涧,勤俭为训前贤德高映宏光。”文化黄流所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概念,更是一种文化强村,文化强国的意象理念。

    今日,邢福义先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华彩上岸,石蕴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走近先生,颂读先生的感人事迹,我们感到一种天风海涛般的精神向我们袭来。福义先生已82岁高龄了,德昭年高,先生的学术精神和高尚人格照耀千古。

    邢福义先生,你是海南的骄傲,我们为您而自豪。